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99章 谁的弟子如此优秀?

说是请教,其实是张先生将他对《中庸》的困惑讲出来,苏录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两人进行探讨……

先生抚卷问道:「子思子言『君子而时中』,朱子注『随时以处中』,请问『时中』之『时』,当以何为准?若遇礼与情相悖,如亲丧未及三年而家贫难继,是守礼为中,还是权变为中?」

苏录拱手答曰:「学生以为,『时中』之要在『合其本』。昔者孔子绝粮于陈,犹弦歌不辍,非不知困,乃守道之本也;若亲丧三年而举家将饿,此时权变缩短丧期,非违礼,乃全孝之本……因孝不止于形式,更在存亲之心。《中庸》言『道不远人』,盖时者,非泥于古礼之迹,而在循本心之诚、应世情之实,此谓『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先生颔首赞曰:「好一个『时中』之要在『合其本』,受教了。」

「弟子也要请教先生。」这回轮到苏录问道:「孔子言『中庸其至矣乎』,然『中庸』既为常理,为何谓之『至德』?」

先生答曰:「『至德』之『至』,非高不可攀,乃『恰到好处』之极。庖丁解牛,刀刃入隙,游刃有余,此『中』也;若过刚则折,过柔则钝,皆失其『至』。故『中庸』非折中调和,而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如治水者,或堵或疏,乃因势利导;用兵者,或攻或守,乃随机应变。」

苏录又问道:「常人日用之间,如何得『中』而不失?」

「常人失之『中』,多因私欲障目:见利则趋,遇危则避,此『过』与『不及』之根源。颜回『不二过』,非无过也,乃能『克己复礼』,时时反观。故『得中』之要,在『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先生答道。

「学生受教了。」苏录恭声应下。

这回又轮到张先生发问,「若遇乱世,礼崩乐坏,『中庸』之道何以为继?」

苏录答曰:「弟子以为,观冬雪覆竹,竹弯而不折,此『中』之韧性也。乱世之中,『中庸』非与世浮沉,乃先生前番所言『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故中庸之道,不在时势顺逆,而在『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之心。」

「好好好。」张先生拱手大赞曰:「吾徒将来必为大儒良师,为往圣继绝学。」

「先生又谬赞了。」苏录忙逊谢道:「弟子只求读书进学,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便足矣。」

「哎,天赐你才华不是让你浪费的,有了大的能耐,而不做大的事业,可谓罪莫大焉。」张先生摇头道。

「那也得等到弟子有了大能耐再说。」苏录苦笑道。

「哈哈,也是。」张先生捻须颔首:「能自知而不自满,善莫大焉。」

~~

紧张的课业令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七月十五,第五次月课到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