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这本书吧,很多读者已经发现了,这本书虽然保持了上本书那种细致的战场氛围描写和情绪爆发,但整体的基调比上本书明快很多。
这是因为上本书是讲毛子,毛子的文学都有种悲伤的基调,所以追求那种沉重、向死而生的氛围,只有这样味道才对。
我在写上本书之前,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看完了,而且我本身本来就非常喜欢毛子文学,像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铁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这些我初中时代就看完了,高中读完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
我觉得我对毛子文学那种味道的还原还是挺好的。
再就是,当时考虑,要用被侵略的处境,唤起读者的共鸣,因为我们也被侵略过,也被屠杀得很惨。作为网络小说,一定要和读者之间有共鸣。
但这一次写的是老美,就不能按照毛子那一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