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在叠代的,国家的政策也在尝试驱动我们这一庞大市场的变化,这一点从这两年的文件也都能看出来。」
「一旦技术的叠代完成,市场出现变化,也就意味着汽车行业的供应链要重构了。」
「今天是碳硅集团的供应商会议,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认可的合作者,也是我们认为能够成为新兴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佼佼者与潜力者。」
「没有好的供应链就造不出好的车。」
「只有在座的各位取得成功,我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我获得市场的认可,你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咱们的共同发展是有必要性的。」
「我期望我们能够以电车这样一款具备全新竞争力的工业产品为导向,进行深入的联合研发。」
「我自己是对这个电车项目投钱的,我也相信这份投入会换来更多的回报。」
「本来,出于对产业变革的认知,我有五分信心能够成功,但在过去几个月对国内供应链的调研与分析之后,这份信心变成了八分。」
「不光是在座的各位所表现的技术能力,包括目前供应链的基础突破也让人欣喜,我看到长安汽车已经联合西南铝业、重大等方面开发出了应用于车身覆盖件的铝材,我看到宝钢980MPa的超高强钢生产线已经投产,我看到华为推出了国内首款的车规级通信模块ME909T……」
「我对未来的成功充满信心。」
「我认为这很可能不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而是一条全新的起跑线。」
「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前面是庞大的市场。」
俞兴放慢语速,侧头往旁边看了看:「我本想看看旁边一起赛跑的国外燃油车品牌,却没看到他们的身影,再往后一看,他们居然是落后一步的位置。」
「我昨天和我的副总讨论这一点,他很不解,认为我太自大。」
「我今天在这里回答他。」
「因为它们的燃油车太成功了。」
「百年汽车工业,是积累,是领先,是成功,也是枷锁。」
俞兴说到这里,结束了一次对供应商的宣讲,看向第一排的IDG掌门人,询问道:「熊总,你看我们电车项目前景如何?你上来和我们聊聊,让我们也知道资方的看法和嗅觉。」
熊潇鸽直摆手,不愿登台。
俞兴走到他面前,强行把话筒递过去。
熊潇鸽拿到话筒,仍旧没有登台,只是往空中竖起一根手指:「我不懂汽车,我就想赚钱,我投一个亿。」
随即,他把话筒递还了回去。
一句话,一个亿!
俞兴率先鼓掌,会议厅里紧接着掌声雷鸣。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比票子更具说服力的。
徐欣侧头看着熊潇鸽,瞧见他带着笑意的眼神,知道这位IDG掌门人今天是当了一回托。
她轻咳一声,自己也可以当托啊。
俞兴的目光与徐总交错,微微点头致意,不打算把话筒给她,准备接下来让已经有合作方案的供应商登台描述联合研发的模式。
然而,这时候的浙产投副总经理蔡皓宇见状,虽然没拿到话筒,却也站起来说道:「俞总,我们这边也很有兴趣参与碳硅集团的电车项目!」
俞兴这次是真惊喜,立即再奉上掌声。
随后,他邀请了汇川技术登台讲述电机的研发。
「俞总,你还找了不少托啊?」徐欣忍不住对站在一边的俞兴说道。
俞兴轻轻说道:「那个真不是,那个是真想来挣钱的。」
徐欣愕然,侧头看了眼浙产投的蔡皓宇:「你这个项目还真的要启动了。」
俞兴微微一笑:「是早已经启动了,不然,哪来的这个场面?」
徐欣忍不住再次环顾会议厅里的众多人头,有钱,有技术,有供应链,有潜在市场,有政策驱动。
短短几个月,俞兴的电车项目已经到了路上,目标是挡着挣钱的诸多行业巨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