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造车资质的申请是有不少流程的,临港那边说是会一起跟进,这方面应该没问题吧?」
「跟着政策走大概率没问题。」熊潇鸽给了一个谨慎的口风,又笑道,「但流程有快有慢,按理说,临港在申城,这种政策资源是不缺的,不过,碳硅集团自己也应该多主动主动。」
徐欣接过来话:「这方面是跑两个部门,一个是发改的准生证,一个是工信的出生证,我估计临港那边往上报是没问题的,新能源和燃油车的资质现在没分割,以后肯定会搞的。」
熊潇鸽说道:「我打听了,上面明年会出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要做一个为期八年的规划,要是按照09年的那个『准入管理』,碳硅集团需要满足的投资、技术等条件绝对是够的,今年是不行了,等明年有个起码的模样之后,看看能不能让领导过来看一看。」
他的人脉很广,能在这上面使使劲。
俞兴感谢了熊总在这方面帮忙的意愿。
时间临近美国股市的开盘,俞兴已经聊了很多关于供应链、团队建设、地方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而他在不同情况上分出轻重缓急的描述也让三位投资人满意。
章苏阳就忍不住感叹:「要是都像俞总这样把事情说清楚,我们搞投资就不会那幺忐忑了。」
熊潇鸽笑道:「俞总是自己亲自做,所以,他能把事情说清楚,而且,依照我看,因为俞总亲自做,他都懒得用什幺华丽的东西来给我们描述,就是很直白。」
俞兴没注意到这种说法风格,颇为惊讶:「有吗?是这样?」
三位投资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俞兴刚想说话,桌上的手机显示出为碳硅集团服务的百晓生专项挖人小组负责人傅运良的电话,汇报的是最近接触的几个设计团队的反馈。
关于车型设计,碳硅集团依旧考虑的是国内外搭配的模式,物色了包括宝马、奔驰等知名车企的高管,而在经过几次沟通与拒绝之后,相关名单迅速缩水。
毕竟,像沃尔沃安全负责人托马斯那样的也属少数,他愿意跳出来的一个因素是公司被收购,另一个因素是本人对新能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