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潇鸽知道他问的是铁牛集团的看法,摇头道:「我对铁牛和众泰的了解肯定比你少,我其实没有太多看法。」
马志豪有些纠结的说道:「这个事是领导首肯的,我们那都在准备落实合作,后面还有更上面的意见,这万一……」
铜市想引进一家车企项目并不容易,里面是存在人情世故和个人决策的,包括铁牛入股铜峰电子,当初的领导虽然不在本地了,现在却有更大影响力。
这万一真有问题,作为直接对接的一分子,他肯定讨不了好。
马志豪心情很糟糕,这一趟本想接触新项目,新项目疑似有不少问题不说,老项目也被点出情况。
「马总,老马啊,这种事,谁能给你打包票呢?」熊潇鸽摇头,又宽慰道,「俞总的话只是个参考,像我也不是全都当真的,参考,参考嘛。」
马志豪见熊总这幺说,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他走了几步,想起今晚的正题,问了句:「熊总,那你会考虑投那三家的哪一家?」
熊潇鸽毫不犹豫的答道:「都不投。」
「……」马志豪停住脚步,「你不是不全当真吗?不是只参考吗?」
熊潇鸽理直气壮:「是啊,就只参考的那一部分就足够我决策了,俞总的意思很明白,一家只懂设计却不懂制造,一家只有网际网路思维却是技术空心,还有一家想靠资源整合却规避自主研发,都不适合IDG现阶段的想法,我和他的看法是一致的。」
马志豪:「……」
别装了,早就看到你每次发问都是先看手机了!
「至于铁牛和众泰,抛开内里咱们看不到的因素不提,补贴滑坡对它的新能源会是致命伤,研发投入则是整个车企的巨大弱点。」熊潇鸽郑重其事的说道,「马总,别的话不多说了,补贴滑坡肯定就这两三年的事,众泰不像是能做好准备的样子。」
单一个补贴滑坡就会是巨大的冲击,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马志豪陷入深深的沉默与纠结之中,总不能让自己回去和BOSS拍桌叫板吧。
「这种事也不急。」熊潇鸽瞧着马志豪有些灰暗的神色,「终究是我们的想法,况且,这三家不行,还有其他的项目,如果能谈好,也是不错的,现在就是先看碳硅集团能不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倍感压力的马志豪呼了一口气,一团乱麻的心里也冒出来一个想法,俞总说这说那,也得看看他自己能做成什幺样。
2月19日,坐落于临港的碳硅集团对媒体和公众正式开放参观。
虽然位于申城,但临港位置偏远,再加上新能源产业只是初发,这种类似车展设置的时间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公众,但各路媒体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介绍。
有记者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也是第一次瞧见俞总造车的成果,第一反应就是……
还真是六座?
还真要干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