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大河赋》文字确实是最优,但最为难得的是,所举例的方案,并不轻浮,是完全切实可行。」作为辞赋主考官,孙康天然的喜欢文笔好的。

「那老朽请问。」张兆道,「治河会不会失败?」

「……这是科考策论,不是大殿奏疏。又不是拿着考卷去治国,何以如此苛刻!」孙康有些生气了。

但他说的,非常对。

没有拿着策论去治国的道理。

考试,考的就是一个思想深度和应变能力。

可以说科考的所有文章,没有一个可以直接当政令。

发布一个政令需要探讨,试验,推广,需要考虑的太多太多了。

拿着一个学生的策论作文去当金科律例,那也太儿戏了。

在这两人争执不休时,古易新缓缓侧过身,看向坐在他旁边的晋王:「吾等认为这三篇文章都很不错,请殿下决出前三甲。」

「……」被这样一问,晋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还是请古师决断。」

这种事情,怎幺能够让我来?

你们可是最专业的大学士。

「陛下让殿下督科考,当我等权衡不定时,自然是由殿下决断。」古易新说。

「是这样的吗?」

晋王看向其余几位大学士,不确定的问道。

于是,众人一致的回应:「殿下,是的。」

晋王发现确实是自己的职责后,重新的审视起了这三篇文章。

眉头,越皱越深。

自己确实是可以下一个决定,评定出一二三名。

可这次的策论成绩,就是科考成绩,万一父皇对司州解元的人选不满意,那不是全怪到我头上来了?

越想,他压力就越大。

最终,他决定道:「本王,得去征求陛下的意见。」

「全凭殿下决定。」古易新道。

于是,晋王便起身了,拿着这三份试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