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69章 开始怀疑人生了

「谢邀,我的观察角度和各位的都不一样,你们没有注意到一件事吗?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本Nature期刊上,从头到尾全部都只有华国名字,名字也许是英文,像伦道夫这种,但姓那肯定清一色中文姓,这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

你只能在编辑校对栏看到英文名,拿诺奖是以后的事情,我当然相信凭藉着这个成果肯定能拿到诺奖,但现在进行时,光是这个我觉得就足够爽了。

换之前,谁能想到CNS里的Nature能被中文名给霸榜啊,这不比棒子吹的BTS霸榜牛逼多了啊?

棒子的常温超导到现在都还没有验证,我们的新光伏那可是实打实得到了认可啊!」

知乎上关于这件事的吹捧实在太多,网友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角度,这是其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角度。

在简中网际网路上,无疑就是燃神牛逼,各式各样关于燃神的吹捧。

而在学术界,在太平洋的彼岸,学术的旋风才刚刚开始。

哈佛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虽说在全美的学术版图里不能算第一,但那也要看和谁比啊。

比不过斯坦福和MIT,还比不过其他常春藤吗?

凯文教授是该系的资深教授,算是钙钛矿材料最早的一批研究者,选对了材料,近十年来也算是踏上了行业发展的东风,从头衔到来自企业的项目那是应有尽有。

他的办公室里,墙壁上挂满了世界各地的能源科研奖项和前沿科学突破图表。

今天凯文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聚集在一起,为的是刚刚从《Nature》期刊邮寄来的特刊,对此展开讨论。

华国的这次特刊不仅从论文本身来说有着石破天惊的意义在,而且还是少有的先在资本市场引起剧震,然后才在学术领域引发强烈反响的论文。

「这篇论文,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过去对光伏电池的认知。」凯文教授率先说道:「过去我们一直思考的逻辑都是,通过光伏组件的堆叠,来突破原有限制,让不同的涂层去吸收不同的光,

来突破肖克利-奎伊瑟极限,而华国方面通过其研究告诉了我们,不需要靠多层堆叠,靠精妙的结构设计也能做到这一点。」

凯文教授翻开论文,眼中充满了震惊与兴奋。

「50%的光电转化率,突破了所有人的预期,但问题在于它的数学部分太复杂了,很多地方我看不懂,为了精读这篇文章,我特意邀请了数学系的马哈德万教授来为我们讲解其中和数学有关的部分。」

马哈德万是哈佛应用数学领域的主席、马瑟学院的院长,主攻方向是数学建模物理,和光伏组件有一定的关联度,但关联度有限。

不过以其数学功底,看懂并且做讲解还是能做到的,

马哈德万拿起论文,说道:「我和凯文教授是多年相识的好友,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合作的课题,像是说用数学模型来研究和理解物质的集体行为、相变。

但我们从来没有做的如此深入过,来自伦道夫之手的模型,某种意义上是对现有量子光电理论的颠覆。」

论文中的公式密密麻麻。

在特刊的整个前半部分,充满了数学符号,复杂的微分方程、张量计算和量子力学的符号交织在一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