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禅这个人。

虽然在大汉各项制度的制定当中没有什幺存在感,但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听劝。

他这些年来还是对百姓做了不少的善事的。

这也是大汉历代先君留下来的惯例之一,刘禅自是会遵守。

对于百姓们而言——

刘禅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明君。

毕竟他从来都没做过,霍霍百姓们的事。

当听闻刘禅崩殂的消息之时,所造成的影响丝毫都不下于昔年大汉时的任何一位明君。

——举国悲痛!

说的就是如今的大汉。

这种情况更是大大影响到了边疆的战事。

并不是幽州。

幽州的情况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文鸯的勇猛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尤其是在顶着杀父之仇的情况之下,他的战斗力更是发挥到了极限。

刚刚赶赴幽州。

他立刻便逆转了幽州的局势,将杀入幽州的鲜卑军给杀了回去。

此事影响的主要还是匈奴及羌人的情况。

他们对于大汉原本还有一些顾忌,面对大汉强硬的态度并未选择直接反叛。

——但如今不同了。

刘禅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逝去。

不仅仅影响到了大汉,同样让这些人更加有了自信。

当有人提出此乃上天要惩罚大汉之后。

这一战终是彻底开启!

就在延熙十八年,七月;

匈奴、羌人相继开启了对大汉的进攻,九州国丧未止战乱再起。

局势顿时便严峻了起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登基大典的筹办只能潦草一些。

刘谌必须要在这种时候快速登基,稳住人心。

顾易给刘谌的安排十分妥当。

于洛水之畔行登基之举。

哪怕这所谓的大典要简陋很多,但对于百姓们能够带来的影响却要远超以往!

刚刚登基,刘谌便已经表现出了与刘禅完全不同的性格。

他并不会去做刘禅那种吉祥物皇帝。

——他是真正的帝王!

但刘谌又与刘璇的膨胀不同,他会听从臣子们的建议,不会那样的目中无人。

他甚至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动。

这就是刘谌的不凡。

他可以说是完美继承了刘备与刘禅两人的优点。

对于手下这些十分有才能的大臣,他给予了很大程度的信任,并未去更改大汉当前的制度。

同时间,他更是听从大臣的建议施恩于民。

相继于洛阳京畿等地赏赐民爵位。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汉的局势迅速便稳定了下来。

刘禅死亡所带来的阴霾.

终是渐渐退去。

而刘谌也正如顾易所想一般,在稳定了局面之后立刻便出手解决掉了刘璇。

只不过这种事实在太小。

根本就无人在意。

甚至就连顾易都不在乎这点小事。

于他而言。

当局势已经逐渐稳定的那一刻起,他便已经要离开洛阳了。

北宫。

刘谌看着手中的奏疏,脸上也是闪过了一丝不舍。

「昭德当真心意已决?」

他看向了眼前的顾烨。

其实刘谌是想亲自出征的,但当他继承皇位的那一刻起便已经不能再任性下去了。

「陛下可还记着昔年臣问陛下的那个问题?」

顾易丝毫都不犹豫,操控着顾烨问道。

闻言,刘谌愣了一下。

旋即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立刻便闪过立刻惊讶之色:「昭德早已想到了今日?」

「不错。」

这一次,顾易并未否认,直接点了点头道:「臣相信祖父的判断。」

刘谌也是微微点了点头,感叹道:「昭烈公确乃万世难寻之人。」

说着,他又是轻轻叹了口气:「只可惜啊.朕如今已为天子,难同昭德共伐不臣。」

「昭德。」

「你我二人虽名为君臣,但实则不然。」

「昔年昭武皇帝便有言在先。」

「我刘氏之鼎,当刻顾氏之名。」

「朕还记着此誓。」

刘谌的表情愈发严肃,缓缓起身走到了顾烨的面前:「朕虽不能与昭德同行。」

「但朕还是那句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昭德只管征战厮杀,朕绝不会让朝内出现任何问题!」.

——————

「延熙十八年三月戊戌,帝崩于洛阳北宫。

帝讳禅,绍承大统凡四十余载,未尝亲执干戈以征不庭,然能尽托国柄于贤辅,垂衣裳而治。

凡政令刑赏,悉委重臣,使海内晏然,黎庶安堵。

百姓仰其德化,咸称仁主。

及崩,洛阳罢市巷哭,京畿父老遥祭于道。

礼官议谥,以柔质慈民曰孝,惠爱忘劳曰仁,乃谥孝仁皇帝,葬惠陵。」

——《炎汉书.孝仁本纪》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