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柴令武的计策十分简单。

那就是让李泰的心腹们不断谏言李承干。

他在赌——

就在赌李承干的性格会控制不住,造成什幺样的错事。

只要他这样做了,那届时李世民回朝定会震怒,很有可能便会直接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位。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柴令武斩钉截铁,朝着李泰深深一揖,话语掷地有声,「殿下只需立下重誓,保其身后家眷一世富贵安稳,便已是大恩!」

「至于臣等——自当为殿下效死力,万死不辞!」

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李泰的目光死死钉在柴令武那张写满决绝与忠诚的脸上,时间仿佛凝固。

他就这样沉默了良久,最终仍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时间匆匆而逝。

加急的战报终是被送了回来。

当听闻王师已经破了平壤,李世民身体无恙,择日便会归来之时。

——整个大唐朝堂大震!

那种紧张的气氛瞬间消散,李承干也是万般的欣喜,当即便让人将唐军大捷的消息散播出去。

随后更是要举行盛典,让天下万民共同庆祝。

这就是当前的大唐。

其国力已经完全到了一个十分夸张的地步,举行庆典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此举虽然看似有些僭越,但李承干有着监国之权,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毫无任何意外。

李承干这才刚刚说出此事,便立刻迎来了一群大臣的「谏言」。

其理由自还是以李承干的太子身份举行万民盛典不符礼制,再加上李世民提倡节俭来进行谏言。

此事虽看似平常,毕竟大唐的政治风气摆在这里。

但群臣亦是迅速看出了不对。

因为这些谏言之人几乎皆是魏王李泰的党羽。

柴令武说的不错,这些大臣同样也没得选。

因为李承干对他们太过于冷淡了。

这也是李承干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玄武门之后,李世民是会招安李建成麾下的有能之士。

但李承干不会。

自掌权监国之后,他便一直在冷落这些人,用一系列的方式来削弱他们手中的职权。

这种行为就已经注定了这些人不会投靠他。

他们要想保住权力,就只能支持魏王李泰走到最后。

无形的争斗瞬间便于大唐内部掀起。

朝堂一片沸腾。

群臣围绕着此事开始了议论,有人支持李承干这样做,有人不支持。

而且这还未完。

自这一日后,无论是李承干要做什幺,朝堂之中立刻便会出现臣子谏言,无关大事小事。

即便李承干并未做出明显僭越礼制的举动,那些被驱策的谏臣,也总能围绕其「德行」大做文章,锲而不舍。

而其中,奢侈无度,便是他身上最易被攻击、也最难辩驳的「破绽」。

东宫之中,陈设日益豪奢,器用愈发珍奇。

自李世民远征日久,李承干的生活用度更是肉眼可见地膨胀。

而此事就连群臣也无法帮他说话。

朝堂内部一片动荡。

群臣皆明白这代表了着什幺。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占大多数的无党派的臣子才愈发的如履薄冰,不敢站队。

李承干虽然一直都在克制。

但随着这种情况愈发频繁,他整个人也是越乖戾暴躁,只有顾磊能慢慢的稳住他的心绪。

而就在半月之后,导火索终是被点燃。

当李承干意图为纪念母后长孙皇后举行一场耗费空前、极尽哀荣的大祭时,那熟悉的、令他深恶痛绝的谏言声浪,再次汹涌而至!

积压的火山,轰然爆发!

回到东宫,压抑到极点的李承干,如同疯魔了一般。

他双目赤红,血丝密布,猛地冲到御案之前,双臂狂暴地一挥——

「哗啦啦——!!!」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笔砚、镇纸.被他狠狠扫落在地。

「杀杀了他们.」

李承干胸膛剧烈起伏,,口中发出低沉而扭曲的喃喃,双眼之中满是杀意。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想着那些人谏言时的嘴脸,他心中的怒火愈发翻涌,声音也是越来越大:

「孤一定要杀了他们!!!」.

(Ps:月中了,求保底月票,还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拜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