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而在他心里,他知道这篇赋文不仅是为应试,亦是抒胸臆。

——彼等汲汲于权术倾轧,而吾之所念,在天下苍生!

陆北顾并未注意到,在他低头奋笔疾书的时候,御座上官家赵祯的目光曾数次掠过最前方这位年轻的省元。

赵祯清楚,陆北顾不可能不知道昨日发生的事情,而在这种风波之中,陆北顾仍能凝神运思,挥毫如飞,姿态沉静中自有一股不可折的锐气,还是让他颇为欣赏的。

而侍立在旁的福康公主赵徽柔,目光每每扫过那片青衫时,亦是不禁在那专注的身影上多停留一瞬。

日影渐至中天,崇政殿内编钟长鸣,清越悠扬之声标志着上午的考试暂告段落,午餐时间已到。

官家赵祯在福康公主与内侍的簇拥下,先行起驾回后宫用膳休憩。

殿内凝重的气氛稍弛,众士子得以暂离案牍,但礼仪未敢怠慢,皆垂首躬身,静送御驾直至全然出了殿门,方才活泛起来。

旋即,早已候命多时的宫人们如流水般悄然而入,她们并非空手而来,而是两人一组,擡着一个个朱漆食盒,盒盖上描金绘彩,彰显着皇家气派。

食盒被逐一有序地放置在每位士子的案几旁,几乎不闻杯盘碰撞之声,显然是训练有素。

陆北顾注意到这些宫人步履轻盈,神态恭谨,摆放食盒时甚至刻意避开了案上的笔墨纸砚,以免沾染油污,细节处尽显宫廷服务的周到。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陆北顾打开了食盒,里面的格局颇为精巧,分上中下三层。

上层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石首鱼肚子羹」,汤汁乳白浓稠,剔了刺的鱼肉很嫩滑,辅以嫩笋丝与香菇,闻起来就香气扑鼻;一盅「鹌子水晶脍」,半透明的肉冻中镶嵌着切开的鹌鹑蛋与鸡丝;一碟时令蔬菜,不知道是什幺蔬菜,但看起来菜色倒是炒得碧绿油亮。

中层则是主食,有一大碗晶莹剔透的「水晶饭」,米粒饱满分明,散发着新稻的清香;米饭旁边还配有一碟「肉齑」,乃是用精肉细切,加以酱料、花椒、姜末等快炒而成,极是下饭;除此之外还有两块「太平毕罗」,也就是一种裹馅烤制的精致胡饼,特点是表皮酥脆,内馅咸香。

下层则是点心饮品,包括一碟名为「樱桃煎」,看起来就酸甜生津的蜜饯樱桃;以及一盏温热的「洞庭汤」,此汤实为用洞庭湖所产橘皮、生姜、甘草等熬煮的保健饮子,理气润喉,正可缓解一上午书写的疲乏。

所有餐具则皆是来自定窑的上等瓷具,胎薄釉润,温润如玉,雅致非常。

「可惜餐具不能带走。」

现在著名的「五大名窑」里,汝窑和官窑还没影呢,而继承自越窑的哥窑瓷器,则是南方用得比较多,北方这边用得比较多的是钧窑和定窑的瓷器。

不过因为钧窑的釉色比较绚烂妍丽,观赏性虽佳,但正式场合难免令人觉得过艳,所以给他们用的都是定窑这个唯一的白瓷。

而这便是大宋殿试的传统,也就是所谓的「驰士子之宴」,旨在彰显朝廷对人才的礼遇。

其餐食规格,据传与宫中嫔妃日常份例相仿,虽非极尽奢华,更无大鱼大肉,但用料精良,烹调细致,绝非寻常富户所能及,意在让这些成为了「天子门生」的士子们提前感受到成为朝廷命官的尊荣体面。

当然了,此时厨师的炒菜水平还是不够,所以没什幺后世常见菜就是了。

众士子早已饥肠辘辘,加之精神高度紧张后骤然放松,此刻面对佳肴,无不食欲大开。

然而,在这庄严的崇政殿内,无人敢放肆饕餮,皆保持着仪态,进食无声,细嚼慢咽。

陆北顾执起银箸,先尝了一口鱼羹,温热的汤汁滑入喉中,鲜香满口,确实极大地抚慰了他紧绷的神经和空乏的肠胃。

而最后两排几位年迈的「特奏名进士」,捧着碗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吃得格外珍惜,神情中充满了感慨。

或许这一餐御赐之食,已是他们一生科考生涯中最荣光的时刻。

殿内并无交头接耳之声,唯有细微的咀嚼与碗筷轻碰之音,反而形成一种奇特的宁静氛围。阳光透过窗棂,照亮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也照亮了一张张或年轻或苍老、却都怀揣着抱负与期待的面孔。

陆北顾慢慢吃着,目光偶尔会扫过前方空置的御座。

他心里想着,这种午餐仪式,是恩赏,是体恤,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训诫?它提醒着每一位在场之人,今日所得之优遇,皆源于皇恩,将来亦当竭诚报效。

不过在陆北顾看来,这一餐一饭,更当思之民力辛苦。

等到吃完之后,便有宫人悄步上前,无声地将餐具收回食盒,旋即又奉上清口的温茶和净手的湿帕。

虽然宫人如蝴蝶般穿梭往来,但一切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午餐的整体时间并不长,约莫又过了两刻后,宫人们便再次悄然而入,不管吃没吃完,食盒都得撤下了。

殿内重新恢复了考试前的整洁肃静,只是饭味确实一时半会儿难以消散,估计规定了这幺个时间点,也是怕有人吃太久,官家下午过来闻着难受。

美餐一顿后的士子们趴在案几上休息,等待着下午最后的考试开始。

而对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讲,这可能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后的考试了。

又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官家才重新驾临崇德殿。

时务策的考卷也很快被分发至每位考生的案头。

陆北顾展开卷子凝神看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