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擡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苏辙:「后来呢?白沙先生如何评定?」

「此文引发极大争议。」苏辙如实道,「白沙先生未参与评定,州学先生们意见相左,争论激烈,最终投票,陆北顾此文胜我一票,夺得雅集头名我之论重在分析六国地理形势与合纵抗秦之策,虽然稳妥。然陆北顾此论,观点新颖,气势雄浑,尤其结尾『后世变法者,可不慎欤?』一语,颇为引人深思,警世意义更大。」

苏洵顿了顿,似想起什幺,追问道:「此子为人如何?性情可也如其文般锋芒毕露?」

苏辙想起学舍夜谈,说道:「回父亲,其人文辞虽锐,但为人倒非恃才傲物之辈。雅集后,他曾主动邀我与眉州同窗、泸州同舍数人夜谈,纵论古今兴废、时局利弊。言谈间,其忧国之心甚切,目光亦甚为长远,竟论及我大宋人地矛盾、税赋之困,乃至开拓海疆,通商海外,以解内忧之策。」

「海疆?通商海外?」

苏洵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观点感到极其意外,甚至有些.惊世骇俗。

苏洵少年时便开始游历山川算得上见多识广,思想也非全然守旧,但陆北顾提出的这个方向,对他而言也是闻所未闻。

「是。」苏辙点头,「他以为,如今城镇百业兴盛,然手工精巧之物难销其价,若能如汉唐开拓陆疆一般,朝廷下决心开拓海疆,广设市舶司,鼓励商船出海,以丝绸、瓷器换取海外钱物粮食,或可缓解土地之困,无须困守田亩,与民争利。彼时他还填了一阕《鹧鸪天》,结句『南朝何事成追忆,不过门庭私计欺』,亦发人深省。」

苏洵微微颔首:「张相公此前给我看过陆北顾的《御夏策》,其所思所想,确实已远远超脱寻常举业士子的格局,这次集训我倒是应当去与他切磋一番。」

在先后听张方平和苏辙提及陆北顾之后,苏洵对这个似乎颇为擅长策论的少年英才,此时也确实是兴趣大增。

毕竟,苏洵所擅长的,也正是以散文中的论辩文,来议论古今天下之事。

这就难免让他起了切磋较量之心。

要是陆北顾的诗、赋、词特别突出,苏洵反倒不会升起这种心思.他就不擅长词,诗赋也只是应试考举人的水平,格律肯定不会出错,但指望他能写出什幺传世之诗也不现实。

「如此说来,父亲确实应该参加这次四州联考之后的集训,只是不知道这陆北顾是否能进入前一百名了。」

「很难说。」

苏辙说道:「有兄长全力辅导,我自忖算是进步极快了,陆北顾哪怕拜了白沙先生为师,也未见得能比我进步更快.再怎幺说,也都是今年刚进州学。」

「要我说,若是连四州联考这种考试都进不了前百。」

苏轼这时候很傲娇地说道:「那也算不得什幺天下奇才。」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