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所以突破口在于提升茶户自身的组织程度和议价能力,同时利用官府的力量,为公平交易创造制度保障,而非代替市场。

想通此节,陆北顾精神一振,他提笔蘸墨,在草稿纸上沉稳落笔,针对这道「茶法」的时务策,写下自己的见解。

「茶户之困,根在势孤而商操利柄。欲解其困,当扶其弱以抗强,导其势以通商,官为之平其权衡、畅其血脉。」

「应行文各产茶乡,依山场远近结为茶社,以原有户长、耆长为『社首』。」

「茶社之责,一在于共议保价,新茶交易前,社首集本社茶户,参酌当年雨水、茶芽长势、邻邑行情,公议价格,以共同进退;二在共制样茶,焙制上、中、下三等标准『样茶』,以为交易时验看茶品成色之基准;三在共御奸欺,若遇商贾刻意压价、刁难或大秤小斗,茶户可告于社首,社首率众与之理论,或代其申诉于乡里、县衙。」

「此法之要,在于『联户』以增茶农之势,不增商税,无损官课,唯赖官为引导、民自为谋。茶户稍得喘息,生计渐裕;商贾购销有据,亦省争讼之烦;上供茶额,因流通顺畅、生产得安,反可保无虞。此乃因势利导,各得其所之道也。」

写罢,陆北顾仔细审视,确认没有遗漏题目中「抑价称量」的关键痛点,且提出的「茶社议保价」的整个方案紧扣了朝廷当前「通商便民」的茶法改革方向。

总体而言,这个回答完全能显示出他对时政的深刻理解和务实态度,谁来判都能拿高分。

而此次州试,考卷后面的其他时务策题目也都相当务实,譬如。

「岁有丰枯,江流缓急不同,东南漕船需及时输赋汴京,商船则贩货四方。若值枯水浅滩,舟楫难行,当以何者为先?何以均平利害,俾官课不亏,商旅不怨?」

「盐利为国朝所倚,然井灶兴替无常,新井开凿耗糜,旧井卤淡渐废。或言当汰弱存强,聚灶于膏腴之地,省转运之费;或言当广置井灶,散利于民,固税赋之本。二者孰宜?试陈利害。」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