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26章 思想变革的前夜

欧阳修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子厚,此言何解?莫非对老夫欲黜落『太学体』另有看法?」

他以为这位来自陕西的中年学者,是要反驳他改革文风的主张。

在青松社众人里面,之所以张载能表现得如此特立独行,并非因为他三十八岁的年龄,而是因为张载过去的履历。

庆历年间,身在陕西的张载就曾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范仲淹亲自召见了张载,并让其担任幕僚。

有着范仲淹的荐举,张载早就可以入仕了,但他非但没有选择入仕,反而回到了家里继续读书。

张载在家读的书,跟绝大多数读书人读得也不太一样.他不研究用于科举的儒家学问,而是先研究了十年释、道之学,再转回来研究儒学。

直到他自觉贯通儒释道三教之学,才开始考科举,而今年这一考,就中了举人。

换句话说,做官和中进士,对于张载来说,只是想不想的问题而非能不能的问题,只要他想,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