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知『动静互根』之易,行『主静立极』之难。」
周敦颐看着他继续说道:「万象纷纭,世务胶扰,人心易为物欲所迁,如风中烛火,摇曳不定。纵知无极太极、动静互根之理,若心不能定,性不能澄,则理终是理,与己何干?终不免随波逐流,或溺于虚无,或陷于功利。」
他的目光扫过程颢、程颐,最后又落回陆北顾身上。
「故《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吾尝言:『无欲故静。』此『静』,非枯木死灰之静,乃廓然大公、物来顺应之静。心中无私欲搅扰,则如明镜止水,万象过而本体自明,天理自现。」
「若是能主此静,方才能识得万物一体之仁,方能于纷繁世务中,持守中正,立定人极。此乃由天道而人道,由知『无极太极』而行『主静立极』之要旨。」
周敦颐清晰地阐释了「主静」与「立人极」的关系,将宇宙本体论与道德实践论紧密连接,其「无欲故静」「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等语,既是心性修养的方法,也是应对世间万变的根本态度。
简单来说,周敦颐认为宇宙论最终是要落实到心性论与工夫论上面的。
「小友年少,气血充沛,故而心神亦喜动不喜静,长此以往,难免心猿难控、意马不收。」
周敦颐看着陆北顾问道:「既来我处,不妨随我修『主静立极』之法?」
周敦颐看出了陆北顾对于很多问题都是有自己理解的,他也并不打算初次见面,就强求对方有什幺思想转变,反而把话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听闻此言,陆北顾陷入了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