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而当章衡的文章被张贴出来,阁内外的目光瞬间聚焦其上。

到了这篇被评为「甲下」的文章,明显就比林希和章惇的水平要高出一筹了。

「赏所以劝善,非市恩也,续天地生养之机;刑所以惩恶,非立威也,补圣人教化之阙。故《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其旨非在宽猛,实乃体天心之不忍,尽人事之精微,此忠厚之本源也。」

章衡开篇便以精炼之语点破刑赏本质,将刑赏从简单的奖惩工具,提升至「续天地生机」、「补圣人教化」的宏大层面,赋予了其与天地造化、圣贤大道相呼应的神圣使命。

随后,更是开始延展。

他精准引用《尚书》「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一句,并深刻点明其精髓不在于宽猛之辩,而在于「体天心之不忍,尽人事之精微」,此乃「忠厚之本源」。

此句便如同定海神针,牢牢锚定了「忠厚」的核心在于对天道的体察与对人事的极致用心,让文章变得立意正大且根基稳固。

「昔圣王制刑赏,必先存哀矜。禹见罪人下车泣问,非纵有罪,诚知饥寒迫身、教化未至者,皆君德之亏;成汤解三面之网,祝曰『欲左左,欲右右』,开示生路,导人自新;周室盛时,囹圄空虚,非刑弛也,德风所被,民耻犯禁,此忠厚之化也。」

第二段,章衡以厚重的史实为砖石,层层构筑其论证的高塔。

从大禹见罪人而泣问、成汤解网示仁,到周室囹圄空虚,他勾勒出一幅圣王以仁心为本、教化先行,从而臻于「忠厚之化」的理想图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