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府的大太监,此前也是做过司礼监掌印的人物,好像也是冯保拉下马的。
他记得……似乎是陈太后的人?
所以这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陈太后的意思?
面上却不露声色道:「向何处状告的?刑部还是都察院?」
这是追刑,还是劾官的区别。
虽说刑案向来由刑部负责,但这不是涉及到官老爷们嘛,多少还是都察院管用些,反正都是高拱的地盘。
朱希孝面色古怪:「是向咱们锦衣卫出首的。」
朱翊钧一怔:「锦衣卫?」
朱希孝这才解释一番。
原来那太监本打算去都察院出首的,结果东厂的人不知哪里得了风声,四处追索。
太监连宫门都还没出得去。
避无可避,无奈之下,只得跑到锦衣卫喊冤,寻求庇护也顺势把锦衣卫卷了进来。
朱翊钧听罢,饶有兴致问道:「那成国公准备怎幺做?」
估计朱希忠快被气死了。
眼下内外打架,锦衣卫莫名其妙躺着中枪,怕是也在犹豫怎幺处理这个烫手山芋。
朱希孝低下头:「微臣此来,正是向陛下请示。」
「是送去都察院,还是放回宫里……」
这是问帮冯保还是帮高拱。
既然已经下注了,就万万没有三心二意的道理,尤其是勋贵这种不值钱的。
总之就是一句话。
在皇帝还靠谱的时候,皇帝说怎幺做,我就怎幺做。
朱翊钧继续翻看着贺表,闻言淡淡一笑。
比起自我意识强烈的文官,还是勋贵明事理多了。
既然有这份态度,他也不吝指教:「都不,伱去安排,给陈善言『恰好』接手,看看他会怎幺做。」
陈善言是陈太后的兄长,锦衣卫千户,如此,相当于是给陈皇后知道了。
可谓春风化雨,雁过无痕。
朱希孝愣了愣,脱口而出道:「陛下不是……」
朱翊钧合上贺表,面无表情:「朕不是什幺?」
朱希孝连忙闭嘴。
按照他兄长的猜测,这位圣君应该是有意拔除冯保才对,这时候不落井下石,把人送到都察院那里。
怎幺安排个不相干的来接手?
可这些都是猜测,不能放在明面上说。
否则一个揣摩圣心的罪名逃不了。
他支支吾吾,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翊钧见状,摇了摇头,带着叹息道:「朱卿,论语云,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你学不来成国公,不妨多学学蒋克谦。」
他这样安排,只是因为,方才他突然发现,自己以往都漏算了这位陈太后的立场。
这位作为正宫,一直像个隐身人一样,以至于众人都无视了她。
如今有个机会试探一下,岂能放过。
他倒要看看,是陈洪自作主张,还是陈太后的意思。
这些话自然不足为外人道也。
可怜朱希孝既没有揣摩圣意的才智,也没有闷头做事的气性,一幅不上不下的样子。
也看在总归是天使轮投资的份上,他难得敲打一句。
朱希孝没听明白圣上话中所指,却也知道不是好话,登时心乱如麻。
连忙下拜认罪:「臣知罪!」
朱翊钧没有追究的意思,朱希孝听不听得进去,是他自己的事。
摆了摆手:「去吧。」
朱希孝满头大汗,心事重重地退了出去。
朱翊钧擡头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又低下头继续看贺表。
贺表虽然空洞无物,但有没有用心写还是看得出来的。
有这个态度的不一定忠君,但连态度都没有的,那必然要被边缘化。
朱翊钧大概看看内容,就能心里有数。
譬如高仪的贺表尤为赤诚,让人动容,朱希忠的贺表也是用心了。
像那张居正的贺表,文采斐然,但显然不太走心。
高拱就更不用说了,敷衍至极。
除了这些人,还有其余数百份贺表。
这两日抽空逐一翻看,到现在才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