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得亏,陈敬仪有良心,还来接他,让他不是那幺的难堪。

「师父教训的是。」陈敬仪露出了一个笑容,他有今天,自然是有自己的拼搏,当然更离不开孙克弘的提携,这种教训,他都记得,每一句都受益匪浅。

陈敬仪做生意的买卖经,都是跟着孙克弘学的,尤其是和朝廷打交道,这东西可不是旁人能教的。

陈敬仪经常带船去东太三个总督府行商,是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手上沾满了鲜血,有红毛番、东太平洋的夷人、还有各色土着和汉人的血,出海的人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船上经常有有刺头跳出来。

心狠手辣,下手绝不留情,就是他的特点。

「他们三个做了什幺?」孙克弘询问着,陈敬仪要收拾他的三个养子,不孝是个由头,显然是有些事儿触怒了陈敬仪,孙克弘还是问问清楚比较好。

「他们拿点银子也就罢了,这商行的银子是大家的,揣进自己兜里的才是自己的,但他们拿的银子,有点不干净了。」陈敬仪把孙克弘卸任之后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拿的银子不干净,就是走私贩私,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白货,可是最近陈敬仪发现,这三个人,搞了一点黑货。

「呐,是真的不知足,白货不赚钱吗?糖不比阿赚钱?糊涂。」孙克弘听完了这些故事,摇头说道:「把银子收回来,人你不要做掉,在大明,杀人要偿命的,你把银子收回来后,把人交给府衙,胡太守处事还是很公正。「

「是。」陈敬仪听到孙克弘如此说,也松了口气,孙克弘真的让他杀人,他在大明腹地手里沾了血,就说不清了。

把银子收回来,把人送进去,是让所有人都体面的办法。

孙克弘提醒过陈敬仪很多次,在大明腹地,做势要豪右,首先要遵纪守法,这也是和衙门打交道的第一性原则,不要让掌握权力的人,感受到挑衅和冒犯。

「最近朝廷下了命令,要种树,我打算以远洋商行的名义,纳捐五十万银,大约可以种六百万棵树。」陈敬仪将孙克弘推上了车,继续说道。

「再以我孙家的名义,多纳二十万银,种树是个好事儿。」孙克弘坐到了车里,神情才放松了许多说道:「这也是祖宗成法了。」

「啊?」陈敬仪呆滞的问道:「种树也是祖宗成法?」

「嗯。」孙克弘满是感慨的说道:「太祖高皇帝家里饿死了不少人,高皇帝本人是吃柿子才侥幸活下来的,高皇帝登基开辟大明后,在洪武年间,陆陆续续在南京附近种了五千多万棵树。」

「洪武二十三年,太祖高皇帝下令,有田十亩者,种树一亩,有田千亩者,种树两百,有田两千亩者种树四百等。」

「甚至在孝陵还有的桐园,是永乐年间桐油最重要的产地之。」

「还真是祖宗成法。」陈敬仪不是个读书人,他不知道这些事儿,其实大多数读书人也不知道这些事儿,孙克弘是腿断了之后,在家里闲来无事,看的书多了,杂了,才知道这个往事。

「其实成祖文皇帝也种树。」孙克弘笑着说道:「永乐年间,营造北衙京师,文皇帝在燕山种了千里松林,还不许斧入山林。「

「后来,没人管了,这千里松林,就被人伐光了,陛下一心想要中兴,自然是照着永乐旧事来,是不是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千里松林,打算重建?「

合乎逻辑的猜测,皇帝在旧纸堆里看到了千里松林的盛景,就打算往日重现,毕竟万历中兴,要全面对照永乐盛世。

陈敬仪摇头说道:「那倒不是,京师种树是顺天府衙的事儿,这次主要是在西北种树。」

「前陕西总督石茂华的遗愿,就是把杨树种到西域去,绥远总督潘季驯上奏,请三百万银种速生杨,朝廷倒是有银子,不过西土城富户愿意纳捐,陛下也就准了。「

「到了松江府这里,就只有八十万银的份额了,那我自己再加十万银,凑够八十万银,也不让胡太守为难了。」

朝廷一共需要三百万银,西土城富户摊了八十万银,松江府这边要摊八十万银,陈敬仪本来打算以商行的名义拿五十万银,孙克弘这幺一说,这八十万银,也别找旁人了,他们商行全承担了。

「种树好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暴晒。」孙克弘满是感慨地说道:「你知道高皇帝和文皇帝为什幺要种树吗?因为胡人皇帝,就不是个东西,高皇帝刚到南京,整个南京城光秃秃的一棵树没有。」

「遇风则沙,尘埃漫天,数不得见天日,哪里还是江南。」

这也是朱棣在北衙种千里松林的原因,那时候,放眼望去,北衙连一棵树的影子都没有,全都被采光了。

「年场风,从春刮到冬;白点油灯误,夜土堵;十山九秃头来,洪泥遍地流;风起黄沙飞哟,十年九不成;昼晦如极夜,人物咫尺不能分。」孙克弘哼了一段童谣,这唱的就是永乐年间的顺天府。

他比了个八的手势说道:「洪武十三年,文皇帝就藩燕府,那时候的京师还叫北平府,文皇帝就亲自带人看了一遍,整个北平府地界,只有残林八千亩。「

「多少?」陈敬仪猛的坐直了身子,愣愣的问道。

孙克弘叹了口气,摇头说道:「偌大个京师,只有八千亩残林,当时在顺义、昌平,出现了十八个沙村,到现在这十八个沙村,仍然不征田赋。也是从洪武十三年开始,成祖文皇帝,才开始种千里松林,这一种就是四十多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