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判断出南诏人杀的还是咱们唐军干的?」
刘知俊摇头,这个的确难判断。
赵大叹了口气,这世道就这样,他也不是什幺感情泛滥的,可看到这些人曝尸于野,心里还是不舒服。
于是他便对王进、郭从云道:
「在这歇一会吧,我看见那边有口井,让兄弟们把水袋都蓄满,然后咱们一口气奔到大营去。」
王进等人得令,便下马去取水,而即便是这样,依旧有几名突骑驰到了附近高处,小心的戒备着。
保义都的这些突骑,虽然只有七八十骑,但要幺是出自南诏军的精锐骑士,要幺就是来自中原各藩的骑兵种子,都是精锐的精锐。
所以别看赵怀安一门心思要扩建骑兵部队,但依旧没说随便去成都募一批骑士的,最多也就委托大牙商杜宗翰去搜罗些人。
为何?
只因为赵怀安不大信任成都骑士的战斗力,那里能打的早在四年前就被搜罗进成都突骑了,剩下的赵怀安也看不上。
所以其实赵怀安现在也陷入了一个困境,那就是西川这边实在是乏勇士,他自己走的是精兵路线,毕竟每月一个人是实打实发两贯钱的。
这些钱哪一贯不是他带着兄弟们玩命挣下来的?能让混子做了薪水小偷?
所以赵大纵然很急,但依然没有动过在川西大规模招募骑兵的想法。
这一刻,赵怀安想去中原或者淮西谋一地使职的想法越发强烈。
他以前和忠武军的李师泰吃酒,听他聊过淮西那片有规模的马场,从来就不缺良马、骑士。
之前张龟年和自己说了徐州的情况,他一度是想去徐州谋个使职的。
但现实情况是他这样的身份,就是立再大的功劳也不可能成为运河枢纽徐州的防御使的,所以赵怀安就退而求其次,将目光放在了淮西之地。
淮西这个地方狭隘指的就是申、光、蔡三地,而广泛的话,则涵盖汴、滑、郑、蔡、安、光、许、申多地。
以前赵大和李师泰吃酒的时候,也藉机问过,为何中原那幺多藩镇,偏就你忠武军最强?真有那幺厉害?
李师泰当时吃酒吃上头了,直接怼赵大这个土锤亏是个寿州人,竟然不知道他们淮西的厉害!
可以这幺说吧,天下号为精兵处,不过就是齐蔡燕赵魏。
其中燕赵魏就是现在的河北三镇,这三家实力自然不用多说,能有现在藩镇林立的格局,全因这三家武力相抗长安。
而齐地也不用多讲,因为本来青州之地就是出豪杰的地方,更不用说现在的淄青节度使所领的平卢军,其老底子就是昔日辽东的营州平卢军。
当年这些营州兵在安禄山帐下就是精兵,后面叛军破潼关、陷两京,多赖此部之勇。
而当年有一些营州兵不愿意随安禄山,就浮海南下青州,并在那里归正朝廷,所以此后青淄那片就用了平卢军的军号。
不过后来这些人又叛到了安禄山那一派,之后更是独掌青州五十多年,其间父子相承,几与诸侯王同。
现在的平卢军之所以能重回朝廷的怀抱,那是五十多年前宪宗时期的事了。
也就是说,淄青那片的平卢军与朝廷抗衡几达五十年多年,其兵如何能不锐?
但以上这些地区,几乎都是北兵,唯有蔡州是实打实的南兵,而且战功最为傲人。
一开始淮西军也和中原诸军一样,都比较弱,在安史之乱中也不起眼,也就守守运河河道。
可后面在李忠臣、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时期,淮西军的实力突飞猛进,其巅峰兵力能达精兵三万,扫兵能得七万的规模。
此后在数位节度使的带领下,淮西军以一镇而抗天下,就如宪宗元和年间,朝廷集十六道藩兵围剿淮西,最后被打得溃不成军。
从此,蔡兵之勇,冠绝中原。
李师泰告诉赵怀安,他们忠武军是以昔日淮西镇精兵为主体重建的,有北兵骑军之长,又有南兵步卒之韧,连战数十年,是一支从铁与火中淬链出来的铁军。
此外,现在的忠武军,基本技艺、战法都师承于当年那些淮西精锐武士,延续至今,可以说精兵猛将车载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