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郎幼复一定会羡慕自家刺史的潇洒,可在今日,当他看着前后望不到头的船队出现在眼前,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使君哎,你闯祸矣!」
然后,郎幼复再不敢耽搁,在对方船队下锚的那一刻,就带着队伍上前迎接。
……
最先下船的是一众川康骑士,这些人这段时间可是受老罪了,自打上船后就开始晕,要不是赵怀安一直给他们补充新鲜蔬菜和盐水,他们这些人非得晕死在长江上。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些来自高原的川康骑士却习惯了,他们也会走到甲板上眺望那万里长河,以及那沿岸的风光。
他们这些人中实际上有不少是唐人,不是从平原逃税到的高原,就是被吐蕃掳掠过去的。
可不论怎幺来的,他们这些人实际已经对大唐没有太多的情感,甚至印象都很模糊,唯有高原翠绿的草场,以及唱着山歌的情妹才是他们的心头好。
直到他们贪那几十贯的安家费,直到他们听了赵怀安说的事少钱多的许诺,他们登上了那些船,向着东南顺流而下。
也正是这一路,他们知道了大唐的广阔,也见识了高原之外还有这幺广大的世界。
他们一直觉得世界只是高原、雪山和群岭,而闯入到这些地方后,他们还隐约明白,可能他们才是被抛下的一群人,没有人在乎是不是存在过这样一些人。
那一刻这些川康骑士是惶恐的,但很快在那位唐人军将的身上,他们却看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既然天下不识得我们川康骑士,那我们就去名扬天下!
于是,这些川康骑士们越发重视起派头和仪表,此番下船后,明明也是五月天了,淮南这里开始出现湿热,但这些人依旧腰缠着羚羊皮毛,腰间系着貂尾,头顶插着翎羽,纵马驰骋,尽显武风。
而在川康骑士之后的,则是保义都的老三营,他们并没有着甲,而是穿着束身圆袍,抹着绛色额巾,扛着一面面旗帜就下了船,并自然地在庐州城外列阵。
然后就是党项、青羌、以及沿江各州的义从,他们统一穿着绛色军袍,扛着一面面军号旗,下了船,就在保义都旁边列阵。
可即便队伍中有保义都武士帮忙调整,这些人还是站得歪歪扭扭的,时不时地左右张望着。
然后直到这个时候,赵怀安的伞盖、仪仗、告身旗才下到岸边,随赵怀安陆续下船的,正是中军下面直属的八个军号队。
其中左右背嵬是直接披甲,后面跟着一名名义从扛着旗帜,护着赵怀安的旗帜向前。
今天,赵怀安一改往日的便袍,穿戴起了一身亮银色的明光大铠,驱马上前,直到距离庐州文武不过五六步,才停了下来。
此时,赵怀安执着马鞭,环视下面的一众庐州州、军两院从属,黑着脸问了句:
「你们庐州好没待客之道,我赵大特地老远跑一趟,就是要来庐州见识见识的,可没想到我来了后,你们刺史竟然那幺拿大,也不来迎一迎,莫非是瞧不上咱赵大?嗯?」
赵怀安并不知道他板起脸来有多凶,再加上后面一众列阵好的军兵,这些庐州文武是吓得汗如雨下,本来还有一堆话解释的郎幼复竟然连嘴都张不开了。
却不想,这个时候,一个头戴进贤冠的中老年站了出来,手指着马上的赵怀安,怒斥:
「郎长史携刺史仪仗便为刺史亲临,你为朝廷命将,光州刺史,难道也要带头犯禁?如只以力称强,而不知用礼来约束众人,未知昔日你不会受此羞辱?」
赵怀安听了这话,心里一突,看到左右背嵬嘲弄的眼神,心中悚然,连忙下马给这老儿行礼:
「不知是庐州哪位尊贤老?」
旁边赔笑的郎幼复正要说话,赵怀安咳嗽了声,哼道:
「你站着别动,一会再问你。」
一句话,郎幼复的脸僵住了,他觑了下旁边的中老年,见他没为自己说话,心中一苦,就退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