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赵大如何能做安禄山呢?其不过是一介小小刺史而已。」
却不想萧公瑾的一番话,打开了刘邺的想像。
那赵怀安为国立功,那安禄山也是如此,那赵怀安善拉拢人心,那安禄山更是如此,那安禄山麾下胡汉杂之,这赵怀安据说来光州的时候,船上羌人、夷人、党项一堆。
那安禄山貌忠实奸,这赵怀安也是外恭顺,实桀骜,如此一样样,不都对得上?
想到这里,刘邺连忙在桌上挥笔写了一封信,喊外面的门子进来,让他速送往西川高骈处。
不过此时高骈已经深入南诏,一时联络不上,那就在成都等候,务必要将这信送到高骈手里。
吩咐完后,刘邺有点不放心,踱步走了两步,对萧公瑾道:
「你觉得一旦光州叛,以我淮南实力,能定否?」
此时萧公瑾后背一身汗,他真恨自己乱比喻,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于是连忙道:
「使君,此前颜刺史汇报,说赵怀安此人麾下精兵至少千人,义从数千,尤其是有一支人数五百多的马队,这在淮南绝无仅有,以我幕府的兵力,要想擒住此人也是有点力有不逮。」
说完萧公瑾又补了一句:
「那赵怀安虽桀骜了些,但高使相也说了,此人需善加引导,能成为社稷干城,如果此时使君就以赵怀安为敌,恐会将此人越推越远。」
刘邺琢磨了下,点头,承认萧公瑾说的是这幺个道理。
他想了想,就对萧公瑾叹道:
「如今天下骚然,我淮南也需整经备武,中原草寇已有坐大风险,那王仙芝竟然打下了濮州、曹州,如今兵众数万。又有数支草寇聚啸呼应,有一寇为黄巣,你可听过。」
萧公瑾心中一紧,黄巢这人他们扬州人如何能没听过,他们本道黑下来的盐,都是通过中原的土豪们贩出去的,这黄巢就是其中一员啊。
他不露声色,对刘邺道:
「许是哪家土盗之流,不足为虑。」
刘邺也是这幺想的,但还是表明态度:
「中原草寇蜂起,我淮南也好不了哪,庞勋溃卒遍地,浙西叛军至今还不能剿平,这会极大影响漕运,你去料一料本藩兵马,到时候都用的上。」
刘邺三言两语给萧公瑾安排了个苦活,虽不情愿,但还是领了。
然后就听刘邺自己笑道:
「现在有个赵大也好,来不来扬州都行,但这匪他得剿!就从他光山开始,那帮江匪、山棚,本使早就想诛之!」
萧公瑾这才舒了一口气,正要问给其人多少军饷,却见刘邺自己说道:
「至于军饷和开拔?之前这人不是托霍山县令要黄金四百两嘛,给他,这就是他的军饷了。」
萧公瑾擡头看了一眼,忙唱喏。
然后就在刘邺的示意中退下了。
出了厅,萧公瑾就叹了一口气:
「使相对赵大算计如此,未知祸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