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当着一众保义将还有被任命的二十个光山都指挥的面,举着贾世臣的手,动容:

「老贾他们抛弃了自己世代生活的山场,离开祖先的坟茔,翻山越岭来投靠我赵大,这是什幺样的信任?所以我赵大要赏赐他的直系子孙,他们不仅都豁贡赋,只要我在一日,就庇护贾氏三次死罪。」

说完,赵怀安将他记下的贾世臣的六十户的男丁姓名写在册簿上,然后挂在了贾世臣的脖子上。

当时贾氏聚落六十户各个涕零,感恩戴德。

而一众保义将也是频频点头,只觉得使君连贾氏都能许诺万代的豁免,免三次死罪,那他们这些随赵怀安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还用说吗?

甚至一些心思活泛的,在想着,现在使君还是光州刺史,日后要是成了淮南节度史,甚至成了……,那这份许诺岂不是富贵万代?

此刻,那些人是内心火热,恨不得立刻推着使君进长安。

而那六十名正副都指挥、法司,也是羡慕地看着那贾世臣,但谁让他们都是兵败被俘的呢?能保持原有的地位就已经是美事了,哪还敢奢望这样的待遇。

只有人群中站在最前的杨延宗叹了口气,暗自神伤。

本来这一切都应该是他们杨家的。

这真是命运弄人啊。

赵怀安自不在乎个别人的神伤,他就是要把这个作为典型,所以在赐宴、赏赐、封职之后,赵怀安开始了最后一招,联姻。

他不仅将麾下衙内军的一个队将的妹妹许配给贾世臣,还将这贾世臣的妹妹配给了麾下一名军将。

此外,还提拔此人为霍山一都指挥,来附的六十户悉数在他的都内,并许贾世臣的子弟一人入帐下都,为义社郞。

是真的下了本了。

……

可这些相比于后面发生的,那就是太值得了。

当贾世臣的故事被传到更远,越来越多的霍山贼帅携妻挈子,争相来附。

每有山棚聚落来附,赵怀安都亲自迎接,大摆筵宴,然后就是赏赐绸缎、牛马、山外房田、甲胄,授予他们为正副都指挥,并让麾下武士娶这些人聚落的女子为妻。

而对于这些人的子弟甥侄,赵怀安又会从其中挑选勇悍忠厚者,补入帐下都,大大扩充了帐下都的战力。

这一套几乎成了标准流程,不过旬月,远近皆相归附。

只有坐落在举水以东,灌水以南的一个大聚落,因为辖着十余中小聚落,自以为能抗衡保义军,不仅自己不来附,还阻挡灌水以东的聚落来附。

于是在十月,赵怀安派遣张歹率所部并新编练的两个都指挥,出兵征讨。

光那一战,保义都就获得牲口数百头,丁口千人,彻底将举水右岸最顽固聚落荡平。

此后后,从举水以东,灌水以西的两河间,十八个聚落先后归附,共获马二百匹,甲三十领,丁口三千。

这些部落所处的这片是大别山最低矮的一片,谷地多,水草丰美,有不少马匹。

这些马匹有些是战乱中逃进谷内的,有些是这些部落祖辈外出所获,带回谷内所养,而现在都成了保义军的战利品了。

在这片谷地,赵怀安将归附和俘虏的六千户又继续编练成了二十个都,也仿照光州都指挥所的形式,于山谷要冲修建堡所。

这些堡所也普遍按照在举水两岸,从这里可以直接顺着举水抵达光州境内的固始。

大量山棚的归附使得保义军的军力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每有归附聚落前来,赵怀安必先校阅此部山棚,凡是勇悍敢战善射者,悉数补进衙内八都。

从这里就体现了归附和征讨而降的区别了,前者可以被视为重要军力补充,而后者却只能被编为都户,直到一段时间的观察,才有机会被指挥所内的教习看中,推荐进衙军。

通过补充强悍精猛的霍山贼为重步后,此前衙内五个步兵都,直接从原先的五百人直接翻倍到了一千。

……

赵怀安一方面继续扩充衙军的实力,另一方面开始以投降的三千单身山棚为主要,编练了三百个巡检所。

每个巡检所配十个被俘山棚、十个本乡土人或者原先巡检所的巡丁,至于巡检所的巡检全部都由保义军的受伤退伍吏士担任。

这些人或是昔日土团,或是一直随军的乡夫,总之只要从老保义都中退下来的,赵怀安都给他们一个巡检做。

这些巡检所的作用就是替代光州以前的巡检,在淮河、潢水、灌河、史河还有各乡野土道设置水寨、木栅,作为缉私、管控乡野。

赵怀安既然打掉了光州境内的私盐、私茶贩子,那就要填补这块空白,而且在光州境内设置这些乡、道、河巡检所,相当于是赵怀安一杆子插到了光州最基层。

只要随着这些巡检所陆续铺设下去,光州幕府的权力将会史无前例,到时候光州五县三万户,口二十万,将彻底被幕府的大网给笼罩。

自九月开始制度假设,到十月陆续铺设,再到十一月的全面铺开。

光州幕府的钱粮如水一般泼出,但一张制度法网却开始在光州山里山外的上空缓缓形成。

等到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赵怀安的那张军薄册整整厚了三倍。

其中衙内军八个都,五个骡子重步武士千人,三个突骑都四百五十骑。

而衙外八都,军力依旧是两千五,可辅兵、随夫却补充了大量优质山棚,形成了梯队的战力补充。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