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破阵
干符三年,四月一日,中都城北野渡,
此前为了同时让更多的漕船可以停泊,保义军行军幕府驱俘口下水修建了十座码头。
近万的草军俘虏在一日内就修建好了码头,时间就是这样被抢出来的。
四月的天下水并没有那幺寒意,但对于本就赢弱的草军俘虏们来说,依旧是一件艰苦异常的工作。
但好在保义军还没有那幺不做人,依旧给这些人提供足够的粮食。
这也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这一次中都城大战,保义军在城内缴获了大量的粮秣,虽然这里已经不再肩负草军粮站的作用,但依旧还有不少粮食还滞留在城内没有运走。
然后就都落在了保义军手里。
虽然只是一天,但却是这些草军近一年吃的第一顿饱饭了。
所以当这些草军看着十座码头被修建结束后,他们还有点失望,早知道当时干活的时候就不这幺卖力了,这样饱饭还能再多吃一天。
但很快好消息就传开了,说保义军正缺一批檐夫,上了船后不仅能天天吃饱饭,还可以被保义军带回光州去继续种地他们这些人在两年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夫,这两年的动荡早就让这些人绝望,现在有机会去往一片安宁的地方,继续过以上的平和日子,这是谁能拒绝的?
所以自通知发出后,这些俘虏就争先踊跃地报名,这让幕府度支杜宗器提前准备的托都没用得上。
而今日,汶水南岸,数不清的人马车队猬在河岸上,旗帜如海,铺满河岸。
在汶水上,两百多艘大船遮蔽着湖面,接天白帆,碧水滔滔。
此时鼓角不断催动,由赵六亲自培养的一批军乐手正在搭建起来的高台上吹吹打打。
这些穿着绯色褶,腰间悬着铜铃的军乐手们,在领头的军乐长的指挥下,将台下的四十面牛皮大鼓敲起,「咚咚」声如惊雷滚过汶水,震得水面泛起细碎涟漪。
再然后,高台台陛上二十名举着长角的吹号手,开始「鸣鸣」齐吹,其声透云霄,几将岸上的人声马嘶都压下去大半。
此时岸边的保义军已经开始登船。
其中居于马上的郭从云、高钦德、韩琼带着第一番出击的一千三百骤马精锐面着高台齐齐大呼。
在那里,使君正站在那里,在三呼之后,三都骤马保义军便在鼓角声中排队上了船。
一艘艘漕船装满后,船舱里面早已拖得精光的草军俘虏在甲板上的水手的呼号下开始摇动着船橹。
而此刻汶水上正刮起着西风,这些率先驶离野渡的船只纷纷放下单帆。
风吹鼓着帆船,然后推着船只如同离弦之箭逆水向上,而两侧船舱内的橹手们还继续摇着橹,
他们在一声声号子中,越划越快。
一批船只东去,一批船又继续靠上码头。
而这个时候,岸边的军乐上陡然一变,原先浑厚的鼓角声中,忽然加入了十几只笛,一首唐军军乐《秦王破阵乐》就此吹奏。
那位打下大唐的秦王李世民,即便已经去世了两个世纪了,他和他开创的那个时代,依旧是无数唐人的精神图腾。
当这首刚劲雄浑,由太宗皇帝亲定的军国杀伐乐,完全为大军作战服务。
此刻在汶水岸边响起,闻者热血沸腾,毫毛炸起一种身处在宏大场景的战栗感充斥在所有人的心头,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它让所有人的精神在这一刻凝聚在一起。
而赵怀安带着帐下都就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数千精锐在军乐声奔赴漕船,饶是他不是一个矫情的人,这会也心潮澎湃。
男人为何爱战争,也许就是因为这一刻!
在他的后面,四个义子捧着节、将旗、告身旗、军旗捧着,他们也都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带着憧憬和迷离。
而在赵怀安左右手的,则是赵六和豆胖子,今日二人也是一身戎装,连披风都是簇新的,更显精神抖擞。
然后在这七人之外,是杨茂、孙泰、赵虎、王离、牛礼、何文钦这些门徒;是丁会、郭亮、邹勇夫、林仁翰这些乡党;是王彦章、刘威、陶雅、杨延庆、姚行仲、段忠俭、赵尽忠这些勇将。
他们都望着下方金戈铁马,听鼓角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