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还是顺风,一旦逆风,诸军崩溃的也就更快了。
宋威看了一眼齐克让,晓得这人有点狠辣,刚刚轻飘飘一句话,实际上是让保义军是去送死。
那保义军多少人?去西线搞动静,还让黄巢这边调动过去?
他们东线三四万大军,都打得稀里糊涂的,保义军那点人不是狼入虎口?
不过宋威却并没有点出来,只是在沉吟。
因为说到底,他和那个赵怀安现在连面都没见过,只是因为自己侄子在保荐,才当了自己人。
但他也听说了,这个赵怀安和杨复光走得相当近,据说还称兄道弟了。
这什幺心思谁还看不出呢?这是觉得他们宋家船小嘛。
不过纵然这样,他也不会当众应齐克让的,毕竟这说出去,对宋威名声不好。
想了想,他举起茶碗正要喝,发现茶水都凉了,就喊道:
「给大伙添点茶!」
然后屏风后四个美姬就拎着个铜茶壶,要给幕府文武添热汤。
茶水在杯盏中蓄满,堂下静悄悄。
就在这时,堂外忽然有牙将压着声音喊道:
「大帅,有紧急军报从保义军送来!十万火急!」
一句话,堂内更安静了,连茶汤翻滚声都清晰入耳。
宋威抿着嘴,招手让外面人进来。
就见牙将举着一匣子奔了过来,上面正铃着保义军赵怀安的官印。
不用旁人动手,宋威自己从盘里拿起小刀就开始割开匣子,抓起书信看了起来。
他越看,手就越抖,不等看完,宋威哈哈大笑,拍着案几,振奋大吼:
「好啊!好啊!我那侄子老说这赵大是个不世出的将种。我还奇了,这将种在何处?没想到啊,没想到!这赵大能干下这等大事!好!」
说完,宋威将军报笑着往下传,然后指着书信,笑道:
「不过这也是那赵大能做出来的!当年在西川这小子不就冲了酋龙?今个在狼虎谷,又袭杀了王仙芝!好好好!是他能干出的!」
宋威的这句话简直是巨石砸进了水盆里,将在场人都惊着了。
什幺?那赵怀安竟然斩了王仙芝?那个草贼魁首?敢叫嚣天补均平的王仙芝?
此时接到书信的幕僚们也看到了信,只见军报写着:
「职于干符三年四月一日接宋公令信,言狼虎谷草军主力屯聚,王仙芝、柴存、李重霸等票帅三十八部猬集谷内,命职率保义军星夜赴援,协剿贼众。」
「职于当日袭中都县,斩贼票帅王重隐等大小头目三十八人,破贼三万。休整两日,坐船逆汶水行二百里,于三日抵达莱芜谷地。」
「当夜,职点选保义军步骑三千,衔枚疾走奔狼虎谷西口。彼时,谷内贼营连绵三十余里,王仙芝居中帐,许就守东谷,诸贼帅各守山隘,合计二十八营,约十五万众。」
「职遂令部将郭从云领三百骑为先锋,马踏联营十数座,贼众大乱,溃不成军。尔后,职亲率精骑冲阵,连斩贼先锋票帅八人,破贼大营。」
「先,贼首王仙芝弃军而走,职部先锋郭从云尾追其后,终斩其首。」
「此役,计斩贼首三万七千余级,俘获贼众六万有余,其中伪职票帅、小帅二十三人。缴获粮草二十万石,甲仗万副,战马千五百匹,伪「天补平均大将军」印一枚,贼旗百余面。」
「现职已收兵莱芜。谨遣亲卫星夜送捷,伏乞宋公示下后续进止。」
「职赵怀安。「
将这报功信看完,幕僚们才晓得为何明公会这幺高兴了,只因为人家赵大真是会做人,捷报开头第一句就是:
「职于干符三年四月一日接宋公令信。」
看看,这是直接把指挥之功全让给了明公啊!
而且你要追究的话,人家赵大还真没说错,因为当时明公真就用沂州这边的驿站系统发了一封信给赵怀安。
只是当时是说一下东线战局的情况的。
但信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驿站系统里就留下了这份传驿记录,所以赵大的这个说辞就能站得住脚!
此时这些幕僚们才明白,为何都是立功,就这赵怀安能年纪轻轻平步青云。
这人太懂事,太会为领导着想了。
捷报就这样一个个往下传,其中也有大聪明看出这捷报缴获的问题,就指了出来:
『这赵大的缴获数字明显有问题。草军兵马十余万,可按照他的缴获,也就是三四万的规模就拿战马一项来说,草军素来多马,每到一地必先收集战马。所以如何才是捷报上的千余匹?」
听了这话,宋威直接不客气,对那也算亲信幕僚骂道:
「这要紧吗?只要能破贼,能杀贼,能为朝廷分忧!我在乎还是你在乎?还是朝廷会在乎?不会说话就少说话!赵大这份军功不容毁!」
这人不敢吱声,也晓得自己是昏了头了。
那赵怀安明摆着把大部分军功给了明公,毁赵大不就毁明公吗?心里一阵后悔。
捷报还在传,有了那幕僚的前车之鉴,在场大伙都在交口称赞,直把赵怀安说成古之名将,把宋威夸成定国保驾的国家干城。
直到捷报送到了齐克让的手里。
因有烛火,他看到纸张后面还透着字,下意识将捷报翻了一面,等他将反面的字看完,再忍不住,嘿嘿一笑,随后递给容光焕发的宋威,笑道:
」宋公,这个小赵挺滑头嘛!你看看这个吧。」
宋威愣了下,接过捷报,只见它的反面正写着这样一句话:
「另,此战所获王仙芝首级,职已唤数名被俘老贼辨认,或言是,或言似,终无确证。盖此獠为祸数年,伪饰甚多,职不敢以疑似之躯冒献明公,暂将首级封存于营中。拟再寻旧识、验其体貌特征,待三日后方敢定夺,届时再遣专使资送,伏乞宋公怒职审慎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