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本来以前还有很多回鹃人的,回鹃人也分的,以前回人在草原的时候,外貌多和咱们一样,可后来到了西域一带了,就开始也变得杂起来了。」

「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两京沦陷,后来肃宗皇帝派遣广平王率朔方、安西、回、大食之兵十五万众,收复两京。其间回叶护太子亲将兵四千余众助讨叛逆,立了很大的功劳。」

说着严珣压低声音,悄声道「使君,这也是我唐的一段黑历史,现在长安的回人都不怎幺敢称呼自己是回人,也是这个原因。当时收复两京的时候,这帮回人抢了不少长安的布帛女子。」

「后来也因为自居有功,这些回鹃人在肃、代两朝的时候气焰非常嚣张。他们使者来的时候,

擅出坊市,掠人子女,白昼杀人,入狱劫囚,而朝廷这边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到了代宗的时候,这类回使者客商已经有千人在长安了,都是欺良霸善。」

「到了德宗皇帝即位,才将那些留寓长安之回人全部遣回。」

「然后主公你猜怎幺着?」

「这些人回去的路上,直接被振武军的人给杀了个干净,大快人心。」

赵怀安喷喷嘴,没想到我大唐也搞这个九世之雠呢。

「不过即便这样,长安现在的回鹃人也不少,尤其是他们到了西域后,和杂胡又混了一下,现在他们来长安都自称九姓胡了。」

说到这里,严询心情复杂,叹了口气:

「以前我唐还是煌煌天唐的时候,这些胡人哪能在长安这般气焰?四镇沦陷,河陇没于吐蕃。

然后连这样的胡人都变得少了。那些回不去的也就顺势留了下俩,也在长安娶妻生子了,而且这些人普遍娶我唐女,最后几代后就与我唐人无异。」

最后严询对赵怀安总结道:

「现在长安的胡人也就剩下四类了。一类就是北魏北周以来入居中夏的,这些人虽然也华化已久,但一些族姓、习惯还是有些胡风的。二类就是外教方士和尚,这种在长安的各家届宇中尤为多,平常人倒是见得少。三类就是早年为质子入唐的,最后也就生活在了这里。最后就是那些西域粟特胡商,这些人来长安就是为了牟利,也多居住在西市附近的一个坊区。」

赵怀安没想到这严询呆个长安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却俨然成了个长安通,忍不住给他竖起了个大拇哥,谁说浪子不能回头?这严二郎不就是?

就在赵怀安和一众幕僚、军将们欣赏着长安外的落日,那边杨复光忽然在后面喊道:

「赵大!这边!」

赵怀安连忙回头,就见杨复光就站在驿站楼下对自己招手,于是让张龟年他们安排队伍入驿站住宿,自己就走了过去。

等到了那边,赵怀安才发现杨复光身边还站着三个面白无须的壮阔人,虽然是武夫做派,但一望便晓得是北衙的武宦们。

赵怀安这边刚来,杨复光就笑着给他介绍起身边的三个人,他先是指着左边一个穿着黑色圆袍,带着头的七尺宦官,笑道:

「赵大,这位是我右神策军征马使鱼嗣昌,这位是宫苑的春衣使杨审权,而这位是内教使刘重锐。」

这里面,杨复光专门又介绍了一下第三个人刘重锐,说道:

「老刘过来就是教一下你入宫的礼仪,你也是第一次见圣上,这印象不能差了。」

说完,杨复光倾着脖子,侧耳对赵怀安小声道:

「陛下一年见不到几个外藩将,你要是印象搞好了,好处多多。」

赵怀安当然晓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于是也向三人抱拳:

「几位老公一看就是体面人,咱赵大乡下上来的,很多地方需要和几位老公学习,希望不吝赐教。」

虽然面上热情,赵怀安心中却在腹诽。

这三人一看就是杨家党的,一个姓鱼,一个姓杨,一个姓刘。

姓鱼的那个,没准还是老张当年的上家呢,而且,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名字,叫嗣昌,一个太监家族给后辈娶个儿子多的名字,有意思。

而姓杨的那个更不用多说,肯定是老杨家族的人,没准又是哪个老权宦的义子。

而剩下的这个姓刘的,目前不清楚背景,但肯定也是宦官家族的。

不过这几个宦官家族虽然看着好像代代都是那些个姓,搞得和外朝要不五姓七望轮流做宰相一样,但人家比世家们开放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