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鄂州
时间进入七月中旬,天气越发炎热,但鄂州战事却一点没有因为炎热而停止,反而越发火热,愈发焦躁。
这焦躁之人就包括此时正驻兵于汉水上游襄阳的王铎。
作为门下而为方面都统,王铎的压力实际上是要比前任的崔安潜要大太多了。
毕竟此时他手握的兵力和负责的战区远远不是崔安潜能比的,而有大权力自然就有大期待。
再且说了,朝廷为何让门下到前线?不还是希望这些与国同休的公族们能激发天良用心国事?
所以王铎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急忙调度诸藩军,妄图集中兵力,南下与草军会战于鄂州。
对于王铎这样的文臣出身的统帅实际上更激进,更渴望以会战的形式毕全功于一役。
于是他先后做如下部属。
一个是令麾下忠武军将张贯带领八千忠武军和三千宣武军,星速东下鄂州,对汉阳的草军主力发起进攻。
二个就是以征剿都统的名义向鄂州城内的韦蟾下令,命其竭力守御鄂州,并随时注意东下汉阳的张贯部,择机内外夹攻草军。
三个就是他率领三河、昭义、义成、宣武诸军,以昭义节度使曹翔为前军排阵使,沿汉水浩荡向下,压缩草军的腾挪空间,逼其决战。
同时,王铎的檄命也到了荆南,命副招讨使曾元裕率领本管三千凤翔兵,统辖荆南、
湖南诸士团北上救援鄂州。
甚至赵怀安这边也收到了王铎的檄令,令其带领保义军所部沿江西进,救援鄂州,与东下的张贯部配合,与长江北岸的草军决战。
但战争从来不是纸面做图,他是要落实在前线将领的,而这些将领们每一个都有实际的难处。
作为先军的忠武军将张贯统帅联军一万一千众东下,可实际上一直在追击中自觉和草军后部保持距离,避免会战。
但即便如此,因为草军大部都已移动至鄂州,张贯部还是得以在七月八日就抵达了鄂州北岸。
其部于七月八日抵达鄂州北岸,彼时草军柳彦章所部大都已沿着浮桥渡江至南岸,所以汉阳城所在兵力相当薄弱。
可这个时候张贯望见龟山上密集的旗帜,求保实力再一次占据了上风,小心将所部后退至李家驿一带。
等到二日后再继续进兵,草军毕师铎所部已经增兵至龟山以北,张贯部再无机会。
而于此同时,鄂州城内将帅对策不一,在崔绍将城外兵力全部退至城内后,柳彦章所部架设浮桥将渡河,实际上崔绍反而建议趁着草军未立的时候,主动出击贼军。
但鄂岳观察使韦蟾却又反对了,所以最后结果就是,城内武昌军未能趁城外草军立足未稳,悉锐出击,打通交通线,与张贯部沟通声势。
相反,他们一味执于固守待援,万余武昌军在城内毫无作为。
本书首发 读小说选 101 看书网,101????????????.??????超省心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由此,此时鄂州战场,无论是来援的张贯部还是城内的武昌军,都心存畏惧消极,不敢言战,致使唐军方面战术性战机丧失殆尽。
而草军则从容完成浮桥作业,迅速合围鄂州城,将其围得水泄不通。
而这个时候,鄂岳观察使韦蟾才开始慌了,在城内开出重赏招募勇士夜缒城外袭击草军,但根本没甚成效,反而损失殆尽。
出城袭营的勇士首级在第二日又被悬首游城外,这进一步打击了鄂州城内的军心士气正是这样的情况下,鄂州刺史崔绍和数名武昌军军将发起行动,夺取了指挥不力的韦蟾的指挥权,将其软禁在衙署。
此后,由崔绍正式接管鄂州城,如此城内军心才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