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级里gng

自从软禁鄂岳观察使韦蟾后,崔绍就已经做好了死守鄂州城的准备,因为他已经没有活路了。

虽然他是为了鄂州一城百姓才以下犯上的,但结果就是他已形同造反,而唯一的机会,就是守住鄂州城,如此就算他以后被朝廷给清算,也算对得住一城百姓。

崔绍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因为他虽然出身是博陵崔氏,但实际上幼时家境贫寒,所以整个人的性格是很受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的。

有一事就可以看出崔绍与寻常世家大族的不同,那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受南海的一位姓张的人家的资助。

这家海商见这崔绍性情纯良,非常喜欢他,便让自己的女儿和他订下了婚约,甚至还资助崔绍赴京赶考。

两人还没成亲的时候,崔绍就在长安进士登第,当时本就有榜下捉婿的传统,再加上虽然崔绍贫寒,但现在中了进士后,原先的家族关系立即就能用了,所以谁都晓得崔绍前途广大,甚至当时的门下都有前来找他结亲。

可这些都被崔绍拒绝了,坚持回到南海娶了张氏,但没过几年张氏就病故了,而当时崔绍在仕途上非常顺利,很自然就又有人为他张罗娶亲。

但这崔绍都没同意,娶了妻子的妹妹,当时她因为口不能言,一直没能嫁出去,所以当时崔绍要求亲的时候,他岳丈还不同意,知道女婿是在报恩,但最后还是被崔绍说动,

将次女嫁给了他。

之后哑妻又给崔绍生了两个儿子,但没多久这个哑妻又病故了。

老丈人看家里还有一个小女儿,觉得崔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干脆又把她嫁给了崔绍。

重情义,对有恩于自己的人绝不辜负;一根筋,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崔绍在大部分同僚心中的评价。

所以他当着全城士族、僚属的面承诺会誓死保卫鄂州的时候,众人都相信了。

但守住鄂州城不是光靠决心就行的,而崔绍作为科举士,在全局把控、鼓舞民心,资源调配上游刃有余,但对于守城的细枝末节,甚至临机应变都是不够的。

这个时候,武昌军兵马使黄璠正成了崔绍不可或缺的助手。

黄璠家世代是武昌军牙将出身,而以前武昌这片叫江夏,而江夏的郡望就是他们黄氏,即便是现在,黄家在鄂州的影响力都很大,是人丁非常兴旺的一个大家族。

无论是出于个人尊重还是家族利益,黄璠都有死守鄂州城的理由。

所以此时的鄂州城以黄璠为守城将,崔绍调度城内支持黄璠,如此便开始了惨烈的鄂州守城战。

与此同时,城外的草军诸票帅也参加完了王、黄两位都统的战前军议。

在会上,黄巢再一次强调了鄂州城对于草军的重要性。

鄂州作为长江中游之枢纽,一旦为草军所据,就可以在南岸站住脚,如此就可以直接从长江南岸进入两浙。

原先草军的打算的确是从舒州境内进入准南,但随着他们得知高骈竟然成了新的准南节度使,尤其是东面还存在保义军的情况下,继续沿着江北东下准南的阻力实在太大。

如此,王仙芝和黄巢紧急商讨了一下后,决定彻底拿下鄂州城,然后以此为据地和江北的龟山老营,在此扼守住西北方向王铎的征剿军。

如此主力继续或南下、或东进,席卷江南。

所以黄巢对这些票帅们强调了鄂州之战对于草军前途的重要性,并难得许诺,开城之日,城中金帛尽属各军。

随后,黄巢再一次代替王仙芝,开始对诸票帅做如下部属。

首先,黄巢和王仙芝的大营将会移镇龟山之上,前军统帅柳彦章率本兵过河扎营鄂州城东南,督刘汉宏、李罕之、王重霸三部攻打鄂州三面。

其余诸票帅留江北,狙击驻扎在北面李家驿的张贯所部。

尔后,柳彦章部移至南岸后,利用武昌军原先原有的城外工事,构筑围城堑,在鄂州城的东、南两面数十里外,以墙、濠联结,为第一道防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