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为张德立知道进乘县要啥没啥,想要要啥有啥,起码要修路,修路那就得指望国家,倘若一时半会儿没有那幺多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的话,就得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卖地卖特产。

张德立这个人是进乘县的,但在盘龙市里,也有门路,他熟悉全市各县以及大型寨子的分布,地理情况也基本掌握,虽然不是专门的水利工程人员,不过请过路的水利工程师帮忙勘测过,在盘龙市的暮底河群山之间,是可以修个水库的。

一般情况下,拿个资质,拿个审批,很难很难,可是张德立发现,国家应该要进入到基本建设的浪潮中去,那幺是有可能搞「先上车后补票」的。

问题在于没钱。

想要投资的人不是没有,但都是省里一些人的亲眷,张德立怕到时候市里捡不到半点便宜。

水库修起来,好处肯定不少,其中一个赚钱大头就是水电。

确切点讲,是水和电。

前些年各地自来水供给都有外资介入,其中不乏法国资本到处转悠。

民间资本有想法的也不少,但基本都只能在起家的地方有想法,出去大包大揽,就得上面有人,而且是京城里面有人,光有地头蛇还不行。

现在因为「张安电子」和「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民兵组织的缘故,张德立就有了想法,他打算在盘龙市、进乘县两个地方,都搞一批基层员工,然后也能转化成不脱产武装力量,也就是民兵。

想法很好,但有一个前提,你得有单位来塞人。

于是就想到了修水库。

暮底河并不是什幺大江大河,在盘龙市最大的河流就是盘龙河,穿城而过千百年,周遭最好的一块地,也就在这里了。

来之前,他就把这几年整理的材料,送到了「张安电子」董事长办公室,有没有消息,肯定是来了江宁之后。

看到老兵子弟确实接受了全新的教育,参加了全新的工作,张德立自然是放心了不少,也希望这个水库能由「张安地产」接过去。

一般人真不好说能打通水电建设的门路,但张大安不同,他在江宁高校圈和沪州高校圈都是撒了钱的。

撒币的结果就是工科类研究资金大幅上涨,目前「张小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江宁工学院的大型钱包之一。

而江宁工学院刚巧是为数不多可以让「电力女王」都客客气气的大型工科宗门,江宁工学院其实今天已经给出了一个大概的预算,按照盘龙市的动迁成本以及各种物料成本,以张德立给的材料,这个水库的总投资不会超过两千五百万。

库容五六千万立方米的话,拿来发电一年毛利大概千把万的样子。

算是个有点用但又不算太有用的工程项目,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不会太低。

不过,那是对资本家而言,对国家来说,那是另外一笔帐。

「这个张德立,也没说全部实话啊。」

在办公室中,张大安跟水利局的专家聊着这个水库工程项目,然后拿着手中一份「西部大开发项目列表」抖了抖,「去年云滇省把五十个水库项目打包成了『润滇工程』,这个『暮底河水库』也在里面嘛。早晚要修的,怎幺还想着让我去搞一下?」

「张总,您有所不知啊,这个张工一直就投身边疆建设,以前也来过省里,像一些居民用水塔、山寨用蓄水池等等,也都是当地早有计划,但是他都会尝试在外面找找资金。」

水利局的专家面带微笑,给张总教头解释一下情况,「这一来呢,可以节省当地财政资金,二来呢,能够加快工程进度,可以提前。像有些寨子的吃水问题,虽然一直在改善,但很多水利设施,那都是建国后没多久才修的,一用就是四五十年,修修补补,现在也到了该重建的时候了。很多已经老化风化不能用了,重建的话,今时不同往日,以前还能堆人力,现在哪里还能啊。」

「说的也是。」

张大安点点头,他还是很讲道理的,尤其是张德立的朋友们这次在狂喷「石向道」群体这件事情上,出了不少力,这让他很高兴。

「现如今还能搞小范围『上山下乡』的,除了张总您的叔叔,也没有别人了。」

「可不敢说是『上山下乡』啊!」

张大安赶紧擡手摆了摆,你说你一个水利专家,拍马屁咋这幺精准呢。

哥们儿我就好这一口。

水利局的专家一看「文曲星」心情不错,顿时了然,觉得张德立这个「文曲星」的本家,说不定还真又赶上趟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