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殿上百官,尤其是江南出身的官员,听着这君臣三人一唱一和,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皇帝这是铁了心要把大同这七个烫手山芋,连同那一百多个将军、数千宗室,一股脑儿迁出去!而目的地,十有八九就是他们江南!

站在班列中的礼部右侍郎钱谦益,心口一阵冰凉。他太清楚崇祯的意图了!这就是「移藩南下」之策,就是要将压在山西肩上的沉重宗室包袱,转嫁给江南!七个郡王,一百多个将军……这些人本身或许都是废物,但御座上那位爷的手段,他可是领教过的。谁敢保证他不会给这些南下的王爷配上精干的太监、属官、护卫?谁敢保证这些王爷不会成为皇帝伸向江南、攫取财富的触手?万历年间矿税太监横行江南的惨状,可还历历在目!如今一下子下来七个王爷……

可钱谦益更清楚,他绝不能公开反对「七王更封」。皇帝那句「自证清白」就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他若敢跳出来阻拦,崇祯只需轻飘飘一句:「钱侍郎一再阻挠,是不欲让宗室证清白了?还是与那代逆有旧?」那他钱谦益的下场,就绝不是罢官回家那幺简单了,抄家灭族都有可能!

然而,身为东林魁首,江南士绅在朝堂的代表,他又不能眼睁睁看着江南被插上七面藩王的旗帜而无动于衷。

钱谦益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迈步出班,朗声道:

「臣,礼部右侍郎钱谦益,有奏!」

崇祯目光转向他,脸上依旧带着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奏来。」

钱谦益躬身,语气显得极为诚恳:「陛下,黄阁老所言,武清侯所陈,皆老成谋国之言。七位郡王自请更封,远离边镇是非之地,确为自证清白、为国分忧之上策。臣,深表赞同!」

他先定了调子,表示支持,随即话锋一转:

「然则,更封藩王,事体重大,牵涉极广。臣斗胆,请陛下明示数事,以便廷议时有所遵循,妥善办理,不致扰民伤财,亦不负七位郡王拳拳忠君之心。」

崇祯点点头:「钱卿所虑周详,讲。」

钱谦益这才抛出他酝酿好的问题:

「其一,七位郡王更封,所需费用浩繁。王府营造、仪仗搬迁、人员安顿,皆需巨资。此等款项,当由何处支应?是动用内帑,还是加派地方?

其二,七位郡王将迁往何处?中州疲敝,巴蜀纷乱,东南虽称富庶,然府县各有定规,骤然安置七位郡王,地方恐难承受,且易生扰攘。

其三,王府修建,选址何处?若择名城大邑,则地价腾贵,强征民地恐致民怨;若择偏远之地,则郡王体面难全,亦非朝廷优渥宗亲之道。

其四,七位郡王名下原有田庄、禄米,皆在大同。更封之后,其田产如何处置?禄米又由何处支取?若一并转往新封地,则江南田土本已紧张,恐难容纳;若仍留大同,则郡王远在江南,如何管业?此皆实务之难,伏乞陛下圣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