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这一连串问题,看似在请教具体操作,实则句句点出「移藩南下」的巨大困难和潜在危害——耗费巨大、地方难以安置、扰民、侵占民田、冲击江南经济。他就是要用这些实实在在的难题,来延缓甚至阻挠这项政策的推行。
崇祯听完,脸上依旧风轻云淡。他沉默片刻,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了敲,然后缓缓开口:
「钱卿所虑,皆是老成持国之言。不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百官:
「朕听闻江南之地,鱼米之乡,物阜民丰,素无大灾大难。如今倭寇早平,海晏河清,正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大同苦寒,宗室困顿。让他们去江南……嗯,就当是去要口饭吃吧!」
「要口饭吃」四个字,崇祯说得轻描淡写,甚至带着点市井俚语的随意,却让殿内不少大臣心头一凛。这话听着随意,实则重若千钧,等于直接拍板了南下的方向——江南!
崇祯不给众人太多反应时间,紧接着道:
「至于钱卿所提诸项难处……具体如何操办,就由廷议拿出个章程来。内阁牵头,户部、工部、礼部、兵部、宗人府都参与。记着朕的话.」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
「第一,务必节俭!王府规制,能省则省,不得扰民!第二,不得拖延!尽快议定迁封之地及章程,报朕御览!朕要的是快刀斩乱麻!」
崇祯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缓缓扫过黄立极、钱谦益等重臣的脸:
「诸位爱卿,此事关乎宗室安宁,更关乎江山社稷。朕不希望……拖出什幺不体面的事端来。那样,对谁都不好,是不是?」
最后这句话,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森然的寒意。殿内百官,尤其是钱谦益,只觉得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事情必须办,而且要快办、俭办。谁敢拖延或从中作梗,导致生出「事端」(比如宗室闹事——只要拖到了崇祯不满意的地步,事端自然会有),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后果自负!
「臣等遵旨!」以黄立极为首的内阁及各部大臣,齐声应诺。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幽幽地扫了钱谦益一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