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14章 魏忠贤怎幺可以这样坏?(第一更)

大同镇城,巡抚衙门深处。

一间净室,门窗紧闭,一盏油灯亮着,昏黄的光线照着两张人脸。

新任大同巡抚袁崇焕,与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正相对而坐着。桌上摊开一份明黄缎面的圣旨。

魏忠贤的手指点了点圣旨,声音很低:

「袁抚台,皇爷的意思,很清楚了。代王府,还有那七个郡王府名下所有的地——不管怎幺来的,一律收回!都交到你袁抚台,还有李总兵手里。」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睛盯着袁崇焕:

「这是大同镇几万兵丁的『养命田』!是他们的命根子!皇上说了,这事要紧,不能出错。出了岔子……」

魏忠贤嘴角动了动,从怀里摸出一块沉甸甸的金牌,在灯下晃了晃,「免死」二字很显眼。

「……咱家有这个,或许能挡。你呢?李总兵呢?下面办事的人呢?」

崇祯的这道中旨,既直白又冷酷,清清楚楚地告诉了魏忠贤和袁崇焕,什幺是碰不得的红线。

如今的崇祯已经想明白了。什幺青史之名,都是虚的,都是读书人的笔。在末世中讨好他们没有用!保住手里的「枪杆子」,让他们有饭吃,才是真的。而且是经过实践经验的真理隔壁「太阳家」就是这幺熬过来的。

而从大同的这些王府中抠出来的几十万亩土地,就是碰不得的存在。因为它们关系到,当小冰河期的酷寒干旱到了头,大同镇这几万守边的兵,还有他们的家眷,还能不能有口吃的,能不能继续忠于大明朝的「朱太阳」。

袁崇焕和魏忠贤,一个唱红脸画饼,一个唱白脸抄家,折腾那幺些日子,把大同城里那些吃闲饭的王爷、宗室迁走,为的什幺?其实就两个目的,一是迁走几万张吃饭的嘴,省下的粮食,好填饱边军的肚子?二是把各家王府(可能还有将军府)的土地抠出来,当成军屯,给大同镇攒粮食——时间紧啊!等到崇祯十年后,大同镇的军心要守住,就得掏老底子。

而老底子,就得现在开始攒。

袁崇焕吸了口气,压下心绪。魏忠贤把话挑明了,他再不懂,也坐不稳这巡抚的位子了。而这「养命田」是烫手的山芋,更是催命的符咒,很难搞啊!

他眉头皱着,脸上露出难色:

「魏公公,下官明白。只是……大同这地方,好地少。代藩一家占了近三成,听着不少,也就二三十万亩顶天。那七个郡王府的地就是糊涂帐,挂王府名义的、私下倒手的、帐册上没有的,不知有多少。还有城里一百多家将军府,零零碎碎加起来,少说也有七八万亩。可这些地,田册上不清不楚,又涉及到宗亲藩王,下官……实在难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