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皇上,廷议炸了(又是一个日万)
次日,紫禁城东阁。窗外的日头已经有些晒人了,殿内却还残留着一丝凉意。
官员们分班次站定,将殿内挤得满满当当。
上首坐着的是首辅黄立极,下首是工部尚书李从心、刑部尚书薛贞、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都是帝党干员,个个面色沉静。
对面,左都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须发皆白,神情肃穆。兵部左侍郎李邦华眉头微蹙,礼部右侍郎钱谦益手持笏板,意态从容。通政使杨绍震、礼部左侍郎徐光启静立其后。这些都是东林一脉,清流砥柱。
宗人府丞武清侯李诚铭和英国公世子张之极站在勋贵班中,不言不语,脸上都是无限忠于崇祯皇帝的表情——这帮勋贵现在已经管不了京营了,但也不是完全无用,明朝的锦衣卫里面的大小头目多少也和勋贵家沾边,所以他们能当「抄家狗」,另外就是勋贵可以出席廷议和廷推——只要讨论的事情和军事有关。所以他们可以在廷议、廷推上「投票献忠」。
再下首,是六科给事中们。河南的魏照乘、南直隶的解学龙、山东的亓诗教、浙江的陶崇道和张国维、广东的李觉斯。这些人,东林少一些,帝党多一些——这个比例也是崇祯精细控制的!得确保东林党可以撕咬失去崇祯保护的「前帝党」,同时,又无法联合起来坏崇祯自己的好事儿。
有东林盯着,帝党的那帮子贪官就不敢太贪!有帝党压着,东林的清流物议也不至于太坏事儿。这就是所谓帝王之术嘛!崇祯原先不懂这一套,上来就把帝党(阉党)扫干净了,全都换上了清流,众正盈朝了,然后就悲剧了
而天启帝晚年可能是给清流的搞烦了,把朝中的阁老九卿全换成了魏忠贤的小弟,结果这帮家伙贪起来肆无忌惮,也不知道给新登基的崇祯分一点——当然了,那回崇祯登基几个月,也没什幺要钱的手段,然后一出手就把「阉党」给灭了这个属于把握不好斗争的尺度了。
这时,黄立极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殿内传开。
「今日廷议,为朝鲜事。」他顿了顿,拿起两份文书,「一份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为建虏大举入寇朝鲜事急报》。另一份是《朝鲜国王李倧泣血乞援告急文书》。」
他将内容大致说了,建奴如何扰边,朝鲜如何恐惧,国王如何求救。
「事急矣,诸位有何良策,尽可言之。」
话音刚落,钱谦益便率先出班。
他笏板一拱,声音清越:「元辅,诸公,朝鲜乃我大明第一藩篱,二百余年,忠贞不贰。今其蒙难,天子岂能坐视?当速发大兵,雷霆救援,以彰天朝恩威,震慑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