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听着,偶尔点点头。这事是他让刘妃牵头办的,她家里是海商,懂行。
「眼下诸事还算顺遂,」刘妃合上册子,笑了笑,「就是缺个能总揽全局的掌总之人。皇爷,这可是个大买卖,得有个像三宝太监郑公公那样压得住场面的人物才行。」
崇祯坐直了些,目光扫过身旁的王承恩。「大伴,」他叫了一声,「你心思细,做事稳当,这总理太监的差事,你去替朕盯着,朕才放心。」
王承恩忙躬身:「皇爷信重,奴婢万死不辞。只是……宫内事务繁杂,奴婢怕分身乏术,误了皇爷的大事。」
魏忠贤这时往前凑了半步,脸上堆着笑:「皇爷,王公公是宫里的定海神针,确实离不开。奴才倒想起一个人选,不知合不合适。」
「哦?你说。」崇祯看向他。
「晋藩的宗子,朱求樾。」魏忠贤细声细气地说,「上次在太原,王嘉胤那伙流寇作乱,他带着宗室家丁协助守城,很是出了把力气,是个机灵敢任事的。关键是,他是天潢贵胄,由他出面代表皇爷掌总这皇商公司,名正言顺,也能显出天家的气派。」
崇祯沉吟起来。用宗室,确实是个办法。朱求樾这人,他也有点印象。
他手指在榻沿上轻轻敲了几下,有了决断:「嗯,魏伴说得在理。那就这样,以朱求樾为主,领总办之职。大伴,」他又看向王承恩,「你还是挂个总理太监的名头,替朕总揽大略,跟着朱求樾一起去欧罗巴那边开开眼界吧。」
崇祯之所以要让王承恩这个自己人去欧洲,主要愿意就一个,王承恩老实跟着魏忠贤学了那幺久,还是本性难移。而这个「欧罗巴贸易」的差事,倒是挺适合这个「王老实」的。
跨洲贸易在这年头都是暴利,随随便便就是十倍二十倍,他只要能盯着点,让底下人有个顾忌,宫里头应该就能赚不少了。
王承恩虽然不大愿意跑那幺远,但还是只能和魏忠贤一起躬身应「是」。
就在这时,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帘子一掀,徐应元气喘吁吁地进来,扑通就跪下了。
「皇爷!皇爷!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