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活路与绝路
崇祯三年腊月的北京,干冷干冷的,没有什幺兆丰年的瑞雪,看着就叫人发愁。
可在这北京城西北,海淀的清华园里,却是另一番「勃勃生机」的光景。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给大明访欧使团兼大明欧罗巴贸易公司的商团送行——一个团,两块招牌!
对大明内部来说,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商团。
而出了大明,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使团,代表天朝上国对欧洲各国王公贵族的友谊.当然了,顺便还要卖他们一些大明特产,什幺瓷器、丝绸、茶叶、白糖、漆器——这是郑芝龙从日本订的货,不过也打上了「大明宫廷制造」的标签,属于贴牌货。
底下坐着的人,一个个都是表情复杂,有点期待,更有点忐忑。
主位左下首第一个,是特旨新授了「钦差出使西洋正使」衔的尤世威。一身绯色麒麟补子公服,腰束玉带,也盖不住他行伍里带出来的那股悍气。
昌平那仗,他其实打得挺好,但却因为天启爷让人倒了斗,所以被一帮清流天天骂,搞得灰头土脸,前一阵请辞了。崇祯也没有慰留,而是给了他一个出洋的差。
当然了,这个差也是个「两面差」,出国后是天朝上使,但在国内得低调因为崇祯压根没有把出使欧洲的事儿拿去「过会」,尤世威的「钦差出使西洋正使」外廷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是装不知道。
紧挨着尤世威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站得端正,眼神清亮,透着精干。他是使团或者叫商团的财务主管!
这次出使差不多就是「朝贡贸易」的逆向版,不是人来,而是大明这边自己去,但是买卖做的极大,要成了,那就是上百万两的利润!必须有个自己人管着财务。
对面坐着孙元化。他当工部主事、京营炮厂主事有些日子了。使团里,就他真懂泰西的火器、语言。
再往下,是杨天生和丁学文。两人都穿着参将的武官袍服,坐得端正。杨天生是郑芝龙的人,丁学文代表刘香,出国后就管商务谈判,去签个什幺通商条约的。
最精神的是杨七。他一身琉球水师副将的官袍,衬得人身形挺拔,面容精悍,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这次的「出使船队」都归他统带,到了欧洲就是大明海军上将了!
堂内安静,崇祯没动筷子,其他人也都规规矩矩坐着。
「都放松些。」崇祯开口了。「今日是家宴,给你们饯行。」
他端起面前温好的金华酒。
「这第一杯,」崇祯的目光落在尤世威脸上,「尤卿,朕敬你。」
尤世威立刻起身,双手捧杯:「臣不敢!」
「你担得起。」崇祯看着他,「昌平血战,卿有功于国。此番西行,数万里波涛,吉凶难料。你是我大明的将军,是使团的正使。到了那些番邦异国,你的腰杆,就是大明的脊梁。要让彼辈见识天朝上将的威仪。」
这话说得重。尤世威心头一热,猛地仰头把酒灌了下去,辣得他眼眶有些发潮。「臣……定不辱国格!」
崇祯点点头,示意他坐下。
王承恩悄步上前,无声地给空杯续上酒。
崇祯看向孙元化。「孙先生。」
孙元化起身:「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