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张献忠脸上立刻笑开了花:「痛快!朱爷放心,规矩咱懂!」

周王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拿起一个红薯,慢慢吃着。

不管怎幺说,吃饭最大。先让眼前这些人活下去,才有以后。

饭馆外,黄土高原的风呼呼地吹过,卷起阵阵沙尘。

紫禁城,干清宫,西暖阁。

本兵王在晋躬着身子,正在向崇祯汇报后金方面的消息。

「陛下,辽东最新密报。黄台吉在朝鲜,动静不小。他不光逼人剃头,是正经在编练新军了。照着咱大明的营制,足足五万朝鲜兵,由八旗朝鲜、八旗汉军的奴才带着,满洲还派了教官,日日操练火器阵型。」

他顿了顿,喉头滚动了一下。

「这还不算。朝鲜八道,正刮着一股邪风,叫啥『崇祯年号案』。海州吴氏、延安李氏那样的大族,说抄就抄,连根拔起。黄台吉这是要用朝鲜人的血,立他自家的规矩,绝了那些士人的念想。」

崇祯坐在御案后,手指捻着一份刚从福建递来的奏报,是郑芝龙的。

郑芝龙说,那个「日本国王」德川家光是个懂事儿的(把他的老婆孩子都放了,还给了他好多朱印状,太懂事了),想要派人来北京「朝贡」。不过他也明说了,不会跟「朝鲜」(其实就是后金)那边彻底断了往来,但绝不会承认后金吞并朝鲜,看来是想两头吃好处。同时也不想引火烧身。

崇祯把奏报轻轻放下,没言语。目光从王在晋脸上,扫过一旁站着的杨嗣昌,又落回案头。

暖阁里静悄悄的。

「呵。」崇祯忽然笑了一声,带着点冷意。「东虏这是要把朝鲜的骨髓都吸出来,打一把好刀。倭人嘛,隔岸观火,等着捡便宜。」

他站起身,踱到那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前,目光先钉在辽西,又滑向辽南,最后在东江那片儿停了停。

「局势是险,可大明的根子,还是那四个字——固本培元。」他转过身,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辽事要备,但不能让它牵着鼻子走,把咱的家底掏空。」

他走回御案,手指点着桌面。

「给祖大寿传旨。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一线,加固城防,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就给朕用『锁辽』的法子,以守代攻,耗着他们!」

「复州那边,黄得功不容易。朕从内帑拨给他十五万两银子,专款专用,让他给朕加紧修棱堡!要把复州城,给朕打成钉在辽南的一颗铁钉!」

「毛文龙在岫岩,也不宽裕。也拨十五万两内帑。让他以岫岩城为根,向四周伸展,袭扰虏后,牵制兵力。但切记,保存实力是首要,不许浪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