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件事当然是个苦差事,但雨果本人就是乐此不疲,因为在他眼中,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外形就像一个大写的H,与雨果的Hugo是一样的,他声称这样能够给他带来灵感。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自恋的表现,在十八十九世纪,有相当一批作家都喜欢将自己神圣化,雨果同样有这样一个爱好,而他身边也总有追捧他的人,以至于当时有这幺一个笑话:

一天,雨果写下一个「我」字,接着点下一个句号。周围人惊呼:太有思想了!

不过有不少毛病归有不少毛病,但雨果那对人民不可抑制的同情心,以及他对追求自由和民主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所有的这些也都是真的。

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评价:「雨果就是浪漫主义本身,既崇高又荒诞。」

而尽管后来的屠格涅夫暗地里没少讥讽雨果的这些毛病,但至少在现在,屠格涅夫跟他身边这些狂热崇拜雨果的人的心情,差的也不算远。

虽说他对这位法国文坛的权威人士还不够了解,但他身上的一系列荣誉头衔足以让每一个文学界的年轻人望而生畏。

哦对,米哈伊尔可能除外,但是屠格涅夫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抑制自已激动的心情,

毕竟对于他这样一个才在巴黎文化界混迹没多久的外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而这次沙龙的内容那就更加宝贵了,除了正常沙龙有的谈论文学和政治的环节以外,

那位仿佛端坐在云端的大文豪也将难得地弯一弯腰,去听一听年轻人们的诗歌和小说。

尽管他可能非常漫不经心,乃至只顾着跟人谈话而全然听不见年轻人念了什幺,但这依旧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甚至屠格涅夫都想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了。

可他刚这幺想,米哈伊尔那张云淡风轻的脸就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于是屠格涅夫便很快就放弃了朗读自己作品的想法。

而除了米哈伊尔的为人在屠格涅夫这里实在太硬了以外,屠格涅夫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憋着一股气。

说实话,像他的作品,拿出来或许就是还不错,远远达不到能让这群高傲的法国佬刮目相看的地步,但是如果是米哈伊尔的作品,那一切可都有点说不准了.......

虽说屠格涅夫只是代米哈伊尔来巴黎这边寻找投稿的路子,但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它身旁的天体又怎幺可能沐浴不到它的光辉呢?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屠格涅夫跟门外其他的年轻人一起等了许久,直到时间终于差不多的时候,一扇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如今法国文学界最为权威的大门,终于是向这些年轻人散开了怀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