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技术工人,但不限于财务财会、安全保卫,甚至是秘书人员的专业化培养」。
李学武解释道:「如果工人新村完成建设,那就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再到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我们可以培养工人,也可以培养秘书、培养会计、培养司机、培养警卫,甚至是培养厨师嘛!」
「我觉得没问题」
李怀德敲了敲桌子,看向谷维洁讲道:「意思就是要把职业教育直接延伸到小学,工人的子女自然是以进厂接班为教育前提」。
「但要充分保留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规划和学习方向」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肯定道:「学武同志说司机和厨子当然是夸张了,我看培养会计,培养秘书,培养专业技术工人是没有问题的」。
谷维洁想了想,讲道:「重点还是在教育和教学上啊,教学可以请教师,教育问题由谁来承担?」
「咱们厂要成立教学管理结构」
李学武接过话茬道:「青年突击队不合适,文宣队也不合适,我看可以综合一下,从工人和干部队伍中选出一些对教育有着管理热情的同志来担当这一岗位」。
「这个建议好」
谷维洁点头道:「教育和教学分开,充分保障有的学和有人学的问题」。
「那就这幺办」
李怀德坐直了身子,手点在了办公桌玻璃上,看着下面压着的日历,嘴里说道:「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维洁同志抓一下」。
「至于中学和小学的整理和规划工作嘛……」
他一边说着,一边往回查着日期,最后在七月份的位置上点了点,擡起头对两人说道:「要给所有人一点时间,那就定在七月份新学期吧」。
「好,这件事我来督办」
谷维洁点头道:「新建校舍、招收教师、组建教育管理结构就请学武同志配合我来完成」。
「没问题」
李学武见李怀德的目光看过来,点点头说道:「时间定的很充裕」。
「那好,这个问题过了」
李怀德看向谷维洁道:「说说下一项」。
「是我这边的问题」
谷维洁点了点头,翻开手里的文件开始讲道:「轧钢厂今年年初的职工人数统计是一万五千人」。
「66年总计招录工人九次,从年初开始,第一次是保卫处扩充保卫队伍三百六十人,第二次是建筑工人调整,扩招五百人」。
「第三次是定向招收高中毕业生,分别就销售、财务和后勤等岗位补充招录三百五十人」。
「第四次就联合工业生产,扩招一批次两千人」。
「第五次文宣队扩编一批次、二批次总计两百七十八人」
「第六次,一批次计划增加八千个招录指标,用于汽车工业、三产工业以及炼钢工业」
「原计划分一年时间、四次招录完成,现正在开展一批次三期两千人的招录工作,明年三月份最后一期三千人的招录指标将会完成」。
「第七次,二批次一期内部招录三千人,主要招录方向是各工厂、汽车厂技术岗位工人,定岗方向是现有轧钢、炼钢工业工人调整,汽车工业技术骨干建设等」。
「第八次,三批次招录三千人,其中有一千人是从钢城和营城本地招录,主要方向是造船工业、五金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电器工业」。
「第九次,合并计算兼并工人,一批次造船厂兼并工人两千五百人,二批次也正是今年最后一个批次,十二家汽车制造厂兼并计划中的生产技术工人,预计在三千两百多人左右」。
谷维洁翻了翻文件,擡起头说道:「原有工人一万五,现已完成招录和兼并工人一万七,截止现完成计划日期,咱们厂现有三万两千名职工」。
「如果明年三月份的兼并计划和招录计划全部完成,职工数量将达到三万七千人,这还不是精准数据」。
「您能理解我讲到这些数据的原因了吧?」
谷维洁看了看李怀德,道:「虽然今年没有完成两万五千人的招录预算,但那不是咱们厂能负担起的重任」。
「我能理解」
李怀德有些心虚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两万五千人这个数字是他跟那些兄弟单位吹的牛哔。
别说两万五千人,就是现在的一万七千人,他都有些脑袋大了。
谷维洁不用说,他也知道她想说什幺,是工资预算压力太大了。
原因很简单,现有完成招录一批次一期的两千人才刚刚上岗,其他一万五千人还在培训岗位上,没有产生劳动生产效益,这就是人事赤字。
轧钢厂今年赚得再多,也没法说白白养着着一万五千人光顾着学习和培训了。
谷维洁看了两人一眼,很郑重地问道:「我得问问,关于在明年的人事计划中,现有的一万五千人是否提前结束培训,分批次尽快投入到生产计划中去」。
「学武同志,你来说说」
李怀德微微皱眉,看向李学武说道:「关于人事招录和培训工作你是一直有跟进的」。
「是,领导」
李学武放下茶杯,开口道:「我是不赞成提前结束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弊端太明显了,相比于工资压力,这种损失得不偿失」。
「首先能看到的是,一批次一期已经完成系统培训的新员工,在顶替到现有岗位上时表现特别突出」。
「尤其是在规范操作、安全生产、技术掌握等方面,全部优于老员工,这一点足以说明系统培训的重要性」。
「回过头来再说压力的问题」
李学武讲道:「现有分批次、分阶段接受岗位培训的这一万五千人,是要在未来六个月的时间里,直接顶到生产一线的」。
「现有轧钢工业和冶金工业都好说了,可单拿汽车工业来说咱们没有基础,这些职工是要扛大梁的!」
「就是定向于轧钢工业和冶金工业来说,这些正在培训的职工是要上岗就能顶替掉那些不合格老职工的」。
「如果提前结束培训,这种技术和思想革新的意义就没有了,咱们不是缺工人,咱们缺的是新思想」。
「所以,培训还要坚持下去」
李学武看着谷维洁说道:「之于工资压力,提前结束培训只会毁了现有的禾苗,上岗后新职工顶不起来,被替岗的工人不服气,后面的事会更糟糕」。
「我理解你的意思」
谷维洁点点头,但还是皱眉提道:「你从财务给出的数据上就能看得出,现有的人事压力太大,我也不想揠苗助长啊」。
「你刚刚也有提到现有这一万五千人,不算明年三月份招录计划中的三千人,最早也得到明年六月份才能上岗劳动生产,最晚的可能要排到年底了」。
「我当然很清楚新的工厂车间,新的技术岗位需要完备的生产技术工人,我也不反对技术力量储备和培训」。
「但是!」
谷维洁提醒两人道:「考虑咱们厂目前的人事管理状态,必须要有个办法来释放今年大批量项目上马所造成的人事工作压力了」。
「嗯,我说几点」
李怀德斟酌再三,这才开口说道:「一是要做好现有的计划项目投建进度管控,严格控制建设速度,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二是要抓住来之不易的培训机遇,充分调动新职工的学习积极性,要保证新职工到岗后,拿得起,顶得住,一定要改变轧钢厂工人整体精神面貌」。
「三是要紧抓生产秩序,尽快完成技术产业调整,针对目前的人力压力,可以从现有的服务、后勤、生产车间等部门,优化掉一批无法完成岗位工作,或者滥竽充数之人」。
「这部分人员尽快完成岗位落实工作,或是去三产,或是去建筑单位,都行,要加快技术革新的速度,时间不等人的」。
李怀德面色十分严肃地说道:「宁愿生产车间和劳动岗位上缺人,也不能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的恶劣情况,要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怕是会引起大面积情绪反弹啊~」
谷维洁较为担忧地提醒道:「多部门,光角度的岗位调整,是要引起职工对立情绪的」。
「尤其是当前外部形势复杂」
她顿了顿,还是讲道:「当前厂内稳定形势来之不易,任何针对职工额举措和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谨慎小心」。
谷维洁的话说完,李怀德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种危机是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刚刚的决断还是有些武断了。
李怀德擡起头,看向了李学武,那意思是我想不出更损的办法,现在就看你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