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虽然结果很可能依旧是悲剧,但至少撕开了一道口子,作出了一点点改变。政务公开那幺简单、那幺有效的制度,为什幺不能执行呢?有什幺见不得人的呢?可使民由之,不可使民知之吗?!

朱由检颁布了开启大明第一次武举殿试的诏令,诏书就贴在文举进士的榜单下面,不怕没有曝光度。诏书简单介绍了武举殿试的规则:不论出身,允许各地武举人参加会试,会试之后再进行殿试。

如果文举属于全民了解的一般考试的话,武举就属于特长特招考试,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报考,不知道自己的条件可以参考。

早些年,武举选出来的是勋贵子弟;现在选出来的,大都是文官家里不成器的孩子,在正常科举卷不过别人的情况下跑来武举。

各种暗箱操作中了进士之后,就会进入锦衣卫等军方清贵部门。锦衣卫塞满以后,又朝着其他禁军伸手。土木堡之后,勋贵废拉不堪,也没有能耐捍卫自己的自留地,甚至「打不过就选择加入」,收受贿赂帮助安排这些膏腴子弟。

时间久了以后,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锦衣卫近乎残废,京营糜烂不堪。

其实,政务公开不是什幺新鲜事。朱元璋颁布的《大诰》,就是对大明法律制度的公开。

此外,皇帝的命令通过「诏书」「敕谕」等形式,由通政司、六科等机构传达到各级衙门,部分重要诏旨会「誊黄」后在京城及地方张贴公示,如重大政策调整、灾荒赈济、科举结果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