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闻言,擡头望天,他颇为感慨地说道:「陛下可谓仁矣!」
大明这边,赵率教跟汪鳞闹了矛盾,除了战场高压、精神紧绷下的情绪失控,夹杂着实际考量、误解以外,还是身份闹的。
人家赵率教是积年的老将了,大小战例无数;而汪鳞呢,不过是蒙祖上荫蔽才当上的指挥使,天天巡城,最多抓两个盗贼,哪里跟凶残的建奴厮杀过?
这厮年纪轻轻的,看起来就很不靠谱,赵率教压根就看不上他,觉得皇帝安排他守城简直是失了智。人一旦有了第一印象,就很难改变自己的看法了。
记住我们网
但朱由检难道不知道汪鳞有些差强人意吗?但是他有的选吗?能打的都放出城外了啊,城内的不就只剩下这些勉勉强强能用的吗?况且汪鳞算很不错的了,开战之前也算是突击演练了一个月应当如何守城。
况且比起能打,守将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忠诚,是自己人啊!汪鳞,他是跟皇帝混的!
而建奴大小贝勒之间也不是一团和气,矛盾之尖锐,比起大明君臣文武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豪格一回去就向皇太极告状,更是赤裸裸地说要让皇太极罚没镶红旗的牛录赔给他。
「大汗,硕托怯战,既然他不能带兵,不如选个勇猛之辈取而代之!」豪格大声嚷道。
然而他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在理的话,却让众人忍不住皱眉,人家拼死拼活刚把你给救了,你就这样报恩?就连皇太极都对他有些失望。皇太极对于豪格的乖巧和勇猛是很赞赏的,就是这孩子有些缺心眼,不懂得笼络人心。
其他贝勒大都不怎幺喜欢豪格,这家伙眼睛长在了脑门上,对其他人颐指气使,不知道尊重为何物,除了讨好自己那个大汗爹,就连其他长辈的面子都不给,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败坏人品了。
也就是皇太极正当年,如果考虑到皇太极百年之后,豪格即位,想想都让人摇头。
皇太极拒绝了豪格的建议,并且温声安慰了硕托。冤枉你的人,最知道你有多幺冤枉。皇太极也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对于硕托亏欠颇多,人家有点意见、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
虽然硕托无令撤军,如果追究到底,确实有理由把硕托给撸了,但这就是皇太极跟其他贝勒的区别。虽然相互之间勾心斗角,但在皇太极的眼里,整个女真八旗都是他的。
虽然有嫡系、旁系的区别,但他绝对不会故意去坑害某一旗,哪怕是阿敏也是如此,毕竟到头来损害的还是他自己的力量。斗法归斗法,皇太极自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底线的。
如果动硕托,难免会让其他人寒心,毕竟谁都知道岳托、硕托兄弟俩可是他皇太极的铁杆,连自己人都动,以后谁还敢给他办事?
硕托还是年轻,见皇太极并没有偏心自己的亲儿子,反倒是有些自我怀疑了。这就是他与他哥哥的区别,傻孩子才会考虑感情,岳托投向皇太极,从始至终都只是利益衡量罢了,毕竟皇太极只是想利用他们,而他们亲爹可是真的想他们死。
老汗在的时候,可以庇护他们,老汗走了,他们就要另外找山头去倚靠了,不然他们凭什幺跟大贝勒作对,直到羽翼丰满。
清点战损的时候,建奴最精锐的白甲巴牙剌损失了一千二百骑,其他贝勒生撕了豪格的心都有了。虽然出战的命令是皇太极下的,但实际带兵的是豪格这蠢蛋。当初老汗起兵只有十三副甲,不创业不知道祖宗打下偌大基业的困难,真的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仗打到这份上,不少人都萌生了退意。这次入关,他们也抢了个饱,他们跟皇太极来北京,本来就是打算碰碰运气的,要是跟祖先那幺幸运,打下北京城,夺取半个天下,那也能各自分个王当当。
如今看北京这防备严密的架势,是打不下来了,不如见好就收,带着钱粮和奴隶回家过个好年。从打辽西开始,他们出来几个月了,也不知道家里妻儿老小是否安好,太久没回家,老婆有没有跟野男人跑。
皇太极则霸道地说道:「当初要入关,你们不肯,是我力排众议要来,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我们探明了明国的虚实,以后不用再担心被困死辽东,可以随时入关劫掠,如今你们难道还不能证明,听我的命令才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