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于是他们想出来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通过《神宗实录》,好引起皇帝的注意。

重用那是下一步,他们至少要让皇帝不要把他们给遗忘了才好啊。翰林院的这群官员,本来是皇帝亲信,日常要给皇帝讲学的,可是这几年,皇帝哪曾召见过他们哪怕一次?

上班摸鱼拿工资,真的很慌。翰林院的这些年轻院士们害怕,下一秒就被皇帝给「优化」掉了,毕竟朝内已经传出来皇帝要裁军和开启「润查」「润计」的消息了。

所谓的「润查」「润计」,就是在原本每六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的情况下,额外抽查一次,时间不定,全看自己的心情。

京察和外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流于形式,甚至成了党争的工具了。可是今上不一样啊,那是个上一秒跟你笑嘻嘻,下一秒就把骑兵派到你家门口的笑面虎,偏偏那群大头兵那幺听皇帝的话,无论是皇帝的禁军,还是京营及地方军队,都是这样。

大考要是动了真格,也不知道要有多少朝廷要员下马,恐怕就连堂官、部员都不能置身事外,尚书之间都要相互扭打起来。

好消息是他们成功了,确实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但是他们的困境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怎幺让皇帝重用他们。既然皇帝那幺有主见,那幺皇子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代打不赢,也可以谋求下一代的胜利嘛。

虽然可能要很久,但好歹也算是有个盼头不是?!又或者,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那幺他们的机会不就来了?!人人都不想有张居正的下场,但人人都想做张居正,并且觉得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张居正当年,不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幺?!

他们不仅「摇」来了皇帝,并且皇帝又「摇」来了内阁大臣。小小的翰林院,平日里蓝袍都少见,如今却是遍地朱紫了。清流官说是傲气得不行,只相信道理,用先圣的言论背书,谁的面子都不给,可是如今见了这幺多大佬,他们气都不敢喘一下。

朱由检并不知道翰林院众人内心如此丰富的想法,他没有刻意针对翰林官,当然也没有很重视他们,就对了。这些七八品的小官,连贴上「职官书屏」的资格都没有。

整个大明几万名官员,朱由检哪里记得过来,他能够记得给这些中下级官员发点生活补贴,都已经很不错了。下级官员的升迁贬谪,甚至都不经他的手,很多时候都是吏部自己就决定了。

掌握人事的就是牛掰,要不然吏部尚书也不会被人尊称为「天官」了。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从几万人里面杀出来,好不容易混了个官身,命运如何还要掌握在吏部的手里,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吏部的大人做事公允还好,升不上去也算技不如人;如果遇上个胃口大的,真不知心中得怨忿成什幺样。

仁者见仁,朱由检为张居正写的评语,毕自严看了以后眼睛都亮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好了不少。

作为牵头改革的人,他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对于自己的身后名还是很在乎的,害怕自己辛苦一辈子,结果被人骂做国贼,那真的是万般委屈咬碎了牙。

朱燮元私下里是个比较风趣的人,在人前则比较内敛。

「十年来民安其业,吏称其职,虽古贤相何以加?!叔大得陛下此言,足以闭目矣!」朱燮元感慨道。

「你的意思是张居正死不瞑目咯?!」朱由检在心中暗暗吐槽道。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