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得有组织。
“不论是本地百姓,还是流民,先组织屯田,我听闻侍中去年春在周至山南剿贼,然后也安抚流民,编设村屯,组织屯田,
我们现在也可以这样做。”
现在是秋天,朝廷官府给他们提供口粮到明年夏收,这个粮食,可以是朝廷仓库调拨,也可以是朝廷担任,向地方豪强们借。
总之,先得让百姓安定下来,不能再到处流荡,得先让他们能吃上饭,这样就不会再有大量流贼、盗匪,最重要的是,恢复耕种才能会有收获,否则只会恶性循环。
“洛口仓中可还有粮?”李逸问。
洛口仓可是隋六大粮仓之一,洛口仓城周围二十里,有三千窖,每窖可藏粮八千石,洛口仓如果储满粮食,能纳两千四百万石。
这是隋朝最大的粮仓。
当年李密上瓦岗第一件事,就是劝说翟让打下洛口仓,再图黎阳仓,手中有粮,就能号今河南河北各路义军。
大业十三年,翟让派精兵七千,攻取了洛口仓,开仓放粮,迅速增兵至二十万。李密夺瓦岗大权后,增筑新洛城,周围四十里,在这里建立政权,自立魏公。
洛口仓,依托南北大运河和黄河,使之成为天下四方粮食的最大转运仓。
戴胄叹气,“瓦岗攻下洛口仓至今都四年了,四年消耗,哪里还有粮。”
“当初李密开洛口仓散米,只顾收买人心,提振声望,却不顾其它。既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
结果就是许多人拼命多拿,可离仓之后,力不能负,弃之于路,毫无珍惜。
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践。
群盗来就食者并家属近百万口,无瓮盎,织荆筐淘米,洛水两岸十里之间,望之皆如白沙!”
李逸听到戴胄描绘,也不由的摇头。
真是不知珍惜,隋末那种大饥荒人相食的时代,李密打下了天下最大的粮食,不好好管理,而是任人随意拿取,结果就是导致没人珍惜粮食,到处浪费。
不仅是从仓库到城门口,路上全是米,就是洛河边,那些前来的各路义军、家属、流民,也是取了米后在河边淘米,漏的洛河边有了一片米滩。
这是何等的浪费啊。
李密要是好好管理一下,也不至于如此。
可李密不在乎,他打下洛口仓,后来又打下黎阳仓,靠着开仓放米这一招,吸引了无数人加盟,一举成为中原最大的义军。
最终李密没折腾几年,败亡了,粮仓里的粮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王世充击败李密后,也还在用洛口仓等,但早没了大业时的存粮,都是后来河南各地征来的粮,根本没多少。
李逸想要夺下洛口仓后,开仓赈济百姓,安抚流民,恢复耕织,路子不通。
当初李渊太原起兵南下,靠着李孝常献的永丰仓,暂时解决了军需,可存粮也不多,夺下长安后,甚至也只能让百姓去巴蜀就粮,这几年关中也是一直粮价很高。
说到底,杨坚杨广爷俩早年到处征收,积攒在几大粮仓中的粮食,早消耗完了。
而唐军此前怀州总管黄君汉的校尉张夜叉,七十人就夺下了洛阳北的回洛仓,但也没有粮食,否则也不可能没什么兵守卫,能让七十人夺取。
李世民在洛阳,也是靠从关中、河东和陕虢等地转运粮草,左武侯将军党仁弘、检校陕州总管,就专门负责转运粮草,上一任陕州总管于筠就是因粮草转运问题,被贬职,换了党仁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