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李逸卖官
虎牢关。
李逸站在关城之上,身旁是夺取关城的功臣霍玉、李世绩,以及内应的沈悦,
卢承庆、张公谨,还有虎牢关一战被俘的戴胄也在。
关城雄踞突起的山岭之上,周边山岭交错,南连嵩岳、北濒黄河。
虎牢乃洛阳东大门,虎牢对于洛阳就好比是潼关和长安的关系。
“此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逸称赞。
做为失败者的戴胄感叹,“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当年吴起就早说过了,德义不修,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戴公此言说的甚好,听说当初戴公也深为王世充赏识,授给事中还兼太尉府属吏,可戴公却劝说他不要篡位,可惜他却不听公言,反将公贬出洛阳。”
戴胄四十多岁,隋朝以明经入仕,熟知律法、通晓文案,在门下省做录事时,就深得宰相苏威、裴世矩等的赏识。
连王世充也很欣赏他才能。
虎牢关的失守,戴胄并不觉得是意外,没有沈悦,也会有张悦、王悦,就如同李逸在河南,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降。
局势如此,谁又会替王世充死守。
虎牢,曾经周天子牢虎之处。
相传周穆王曾在郑圃游猎时,发现一只猛虎藏于芦苇丛中,勇士高奔戎请求与猛虎搏斗,并成功活捉了老虎。周穆王便将这只猛虎圈养在东虢,此地因此得名虎牢。
秦置关,汉置县,以后这里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洛阳八关之首,如此要地,唐军却不费什么吹灰之力就拿下,戴胄又岂不明白这郑国将亡。
“戴公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吗?”李逸问。
戴胄想了想,“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米而贱金玉。”
“自大业征辽以来,河南百姓苦于赋役,然后就是流民、饥荒、战争不断,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恢复耕作,劝课农桑。
只有收获了粮食,才能让百姓安定下来,否则一切休提。”
虽然这番话有些老生常谈,但当今真正能去这样做的却没几个。
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劝课农桑。
首先还是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否则你屯田耕种,隔壁军阀、流贼来抢夺,那也是白费。
再一个就是得有组织,有规划。
大乱之后,要安抚流民,恢复耕种,谈何容易。
“先屯田,”戴胄提议,如今的大多数百姓,许多是流民,破产的,根本无力恢复耕种,好多人都不是本地人,没田没地没耕牛种子也没农具,你分他一块地也没法耕种。
戴胄提议先搞集体屯田,连士兵都要发动军屯,荒地到处是,这时需要的是组织,利用朝廷的力量,不管是从其它地方调来种子、农具、耕牛,还是向本地豪强租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