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倒也听说李家除了金薯外,也还种有一些东夷粮菜,夷柿、夷薯、夷椒、夷瓜等。
皇帝笑着点头。
内侍便把李逸带来的玉米奉上,已经有专人检验过了。
鲜嫩的玉米带着青绿的玉米衣,须却已经老了,正常这玉米还要长上半个月,老了再收获才好保存,但此时鲜时不论是炖煮蒸却也是鲜甜好吃。
煮上八根,加点鲜奶一起煮。
然后再把一些剥开砍成几截,串起来烤。
“这就是玉米?”
李渊好奇的拿起一支玉米,剥开柔软的玉米包叶,里面的玉米粒真如玉一样,一粒粒的整齐排列。
鲜嫩的玉米粒,看着更饱满且有光泽,晶莹润泽。
“玉米,这名字起的好,金薯、玉米,绝配啊。”
李逸跟皇帝解释起玉米的基本情况,“玉米和金薯都来自东夷,因此习性相当,都耐旱耐贫瘠,能在山地、丘陵等不适合种植小稻小麦的地方种植。”
李渊听了很感兴趣。
金薯的大获成功,让李渊对金薯这种祥瑞是非常喜欢的,“玉米产量呢?”
“陛下,在能种麦稻的平原,玉米的产量不如麦稻,顶多是跟高粱粟谷一个产量,亩产也就一两石左右。”
听到这,李渊有点失望,土豆亩产可是能够达到两三千斤。
“不过玉米的优势是耐旱耐贫瘠,在那些山地、丘陵,特别是较缺水之地,他也能够达到亩产一石多。”
李渊动容。
那种干旱贫瘠之地,一般只能种粟谷、燕麦、荞麦等作物,但亩产往往是只有七八斗的。
玉米却能亩产一石多,那意味着亩产翻翻啊。
这可就非常了不得了。
“真的?”
“臣这两年,让家里试种研究,已经基本上能够确定了。”
李逸说起玉米的种植和储藏,还有吃法。
鲜嫩的时候可以做菜,但成熟后收获,晾干后脱粒可保存许久,既能碾碎成玉米糁、玉米渣煮饭煮粥,也可以磨粉做玉米面,做窝头做玉米糊,干玉米粒能保存两三年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