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种地、养猪、作工,一家子辛苦忙碌,有这几间草屋遮风挡雨,能有红薯稀饭玉米窝头果腹,

一家人能够安稳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至于什么一丁授田百亩这事,老汉也没当真。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呢。

能分到三十亩地,那都是赶上改朝换代了。

皇帝看着这简陋的茅草屋,

跟河对岸李逸的无极堡相比,确实天壤之别,

御宿镇上的热闹繁华,也与这格格不入。

他沉思许久,

问老汉,

“如果朝廷把你们迁去宽乡,保证一丁授田百亩足额,每丁二十亩永业桑田,八十亩口分田,你可愿意迁去?”

老汉听了,毫不犹豫的摇头,

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不去不去,我们在这生活的很好嘞,现在这日子过的挺好。”

宽乡,地多人少,

现在的宽乡不仅仅是指边疆州县,山南荆湘,陇右剑南,甚至江淮,也都在经历战后,算的上地广人稀。

可老汉这辈子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三十里外的长安城,

他都没离开过雍州,甚至连渭河北岸都没去过,让他离开关中,他根本不敢。

而且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

有三十亩自己的地,又佃种二十亩,家门口还就有工可做有钱粮可挣,

这样的日子,还有啥不知足的。

“可是你家迁去宽乡,家中七口人两男丁,便可授田二百亩啊。其中永业田四十亩,可传于子孙。”

“不去,不去,”老汉直摇头,生怕拒绝的慢了,皇帝真就要把他家迁走了。

李世民沉默许久,

老汉的没牙婆娘蹲在地上搅动锅里的杂粮稀饭,似乎根本没听到皇帝与丈夫的对话,只是专心的搅锅,防止今天这锅稀饭粘底。

“假如朝廷要征义仓粮,你是赞成按户纳粮四五斗,还是愿意按亩纳二升?”

老汉认真的思考了许久,似乎在计算着二者他要纳粮的差距。

最后似乎放弃了,“这都是官府说了算,上头说怎么交,我们就怎么交,这也不是我们能挑的,

我们小民啊,就希望朝廷说多少,下面就征多少,别再各种火耗啊脚钱之类的加派就好了。”

不管是按亩纳六斗,还是按户纳五斗,虽然这又是一笔负担,但生活也还能继续。

“迁去宽乡授田二百亩,前三年还能免租调,也不愿意去吗?”李世民仍有些不死心的问。

老汉摇头。

浑浊的眼睛里却透露出不可动摇的坚决,

“舍不得离开这,先人的祖坟在这,这地也是种惯了的,还有,也舍不得离开李家这么好的主家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