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將差不多九石八斗的麦送入义仓中,成为御宿镇义仓储备的第一批粮食。

登记签名按手印,给予一张纳义仓粮的凭证。

这一幕,

看的一眾人都很意外,

乡绅豪强们意外,

升斗小民们更意外。

啥时候,这征粮时不想著法多收,还会把送去的粮给推出来的。

有人似乎突然回过神来,激动的大声问,“杜仓督,这一石粮只加二升雀鼠耗吗?”

雀鼠耗,名义上是补偿仓储损耗,可实际上这也是地方官吏们的一个灰色收入,

甚至到底加征多少,也往往是各地说了算的,

隋乱年间,这雀鼠耗甚至一石加二三斗,甚至有加四斗的。

而如今,居然统一了这个雀鼠耗,一石只加二升,还规定了这个耗羡加征,得入公帐,成为地方官府的公费。

將取代公廨钱放贷收息,用於公廨支出。

原来一石加二三斗,甚至四斗,现在一石只加二升,这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过去课户,一丁一年要纳地租两石,可纳粮要送到州县,结果两石粟,要加五六升的斛面,还得加上五六斗的耗羡,实际负担增加了三成左右。

罗二也是清楚这些,所以今天都是提前多准备了的。

结果,居然不踢斛淋尖,还只每石加二升的耗羡。

还剩下了两石五斗的麦子。

罗二觉得这是因自己女婿是司徒,昨天皇帝还在他家喝过酒的缘故,坚持要把这剩下的两石斗麦子也送进仓。

“罗二哥哎,真不能坏了规章制度。你这两石半麦子,可以捐入社仓嘛,

咱这不是还有社仓嘛,完全民间村社自己所设,自愿捐献,自己管理,救助本社村民优先。”

在杜仓督的一番劝说下,

罗二最后决定,把这剩下的两石斗麦子也不拉回家,捐进御宿社仓,这是乡民们自己管理,不强制缴纳。

“想不到啊,

这义仓粮亩纳二升粟,还真就是二升,百亩地两石粟,再加四升鼠耗而已,一点斛面都不收。”

眾人都是议论纷纷,这样的好事,还真没遇到过。

除了社里的义仓,会里的会仓收粮,不管那些,官仓纳粮哪见过这样的。

习惯了以往的那套,现在还突然有点不適应呢。

各家的牛车拉著粮过来,陆续完粮,

几乎家家都是按老规矩多准备了粮,然后都没有多收。

有罗二带了头,其余乡绅们倒也没谁好意思,把剩下的那几石几斗的粮再拉回去,也都捐入社仓。

郭二郎也趁机对围观的乡民们道:“诸位父老乡亲,朝廷新政,惠及百姓。

这义仓粮亩纳二升,一石只加二升的鼠耗,没有踢斛淋尖收斛面,这马上也秋收了,大家赶在入冬前,儘快把这义仓粮缴纳了。

就咱本乡缴纳,也无须送到长安,方便著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