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诸位相公,对王相所言,有何意见?”他目光扫过其余六位宰相。

魏徵出声,“我也认为陛下此詔敕有些不妥,占田超限之田抽买、重课,都过於严厉了。”

温彦博也赞成。

王提出的限以后,更被多数人赞成。

堂上八位宰相,田地最多的还是李逸,还有几千顷田地,超限几十万亩,地最少的是魏徵,却也有几千亩地,也超了本身品级的限额。

其余如王、温彦博,都是出身河东名门,王家还是五姓七宗之一。

杜如晦家是京兆杜氏,关中六姓之一。

房玄龄老家齐州歷城,他家属於清河房氏,虽不及五姓,可也是郡望名门。

裴矩,出身河东裴,也是关中六姓之一。

宇文士及,关陇贵族门阀。

名门望族,本身都是大地主。

於公於私,皇帝的那道詔敕,都太过骇人听闻,过於激进了。

李逸喝著茶,看著宰相们的討论,其实皇帝的这道詔救,歷史上是有人干过的。

南宋末年,国库空虚,財政严重危机,於是权臣贾似道便推行公田法,公田法核心,便是朝廷收购民间超限田地,规定两浙、江东江西等地,占田两百亩以上的官户、民户,按亩数抽三分之一为公田,由官府出租收租以充军餉。

贾似道带头献出万亩私田为表率,各级官员被迫跟进,短时间內收了三百多万亩公田,年入租米六百余万石,但执行过程中,丈量土地的官员肆意压低由价,甚至以官造、度、会子、茶盐钞充抵购田费用,许多中小地主因此破產。官府为確保租米足额徵收,强行摊派指標,连贫瘠的沙田、湖田也纳入徵税范围,农民苦不堪言,反而是加速了南宋的灭亡,这个公由策,其实是饮止渴。

当时官员占由限额是一品五十顷,九品五顷,对超限田地的抽买,实际支付仅为田產三分之一价格,保留原佃农租种,收取每亩一石的定额租。

贾似道的这个公由法,也是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为的了解决军粮问题,开始也是瞄向大官僚大地主们,可实际上,后来公田徵购,反而是对准了中小地主甚至是自耕农。

引的民怨沸腾,元军南下,江南官员、地主们纷纷投降。

说到底,贾似道的公田法,极大的损害了官僚地主这个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执行时就不可避免的变样,徵购由地,最后徵到了那些中小地主甚至自耕农头上,尤其是官吏从中舞弊贪污,田地徵购价不及市价三分之一。

就连佃户们,从原来地主佃户变成了官田佃户,租子还变高了,也成了受害者。

李逸相信,若李世民强行要推行这道超限抽买田地的政策,最后的结果肯定就是这些贵族官僚们,想办法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让一道好政策,变成害民之政。

这就好比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政策,本身是好的,可让歪嘴和尚念歪了经。

和整个既得利益集团对抗,哪有这么容易。

李逸做总结髮言,“我也觉得这次限田令有些考虑不周,操之过急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能上来就这么急,欲速则不达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