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暖和的天,怎么就生炉子了?”
“相国,今日十月朔,既是寒衣节,也是开炉节呢。”
十月朔是个很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妻子会给丈夫儿女送上过冬新衣,儿孙也会给逝去的先人烧去过冬寒衣。
这一天,祭祀先祖、开炉饮酒。
官府衙门,也是在每年十月初一,开炉取暖,到二月初一撤火。
卫王府也是按惯例,
今日给马车上添了炉子。
李逸笑道:“最近天还这么暖和,你这炉子添的有些早啊,我这得烤出一身汗来,赶紧撤了吧。”
李恩泽赶紧把炉子提了下去,
“今年这天气有些反常啊,难道是个暖冬!”
暖冬,对于老百姓来说,也许会好过一些,可以节省不少薪炭,就算缺少些避寒衣服,也没那么难捱了。
但暖冬并不是啥好事。
都说瑞雪兆丰年,冬天大雪,只要不雪大成灾,其实降雪对农业是极有好处的,一来雪能冻死虫卵,二来雪化后能增加土壤水份。
而暖冬,
往往意味着明年虫害会厉害,甚至严重的可能导致蝗灾。
暖冬还可能出现春旱,导致麦子减产甚至绝收。
车厢很宽敞,李恩泽也坐在里面,他小声嘀咕着,“这十月了天还这么暖和,那咱们府上的炭场岂不是要受影响,
还有炭炉作坊,都生产了那么多炭炉子,这下怎么办?”
李逸见这小子,有股子卖炭翁的味道,心忧炭贱愿天寒啊。
李家早就开始布局煤炭这块,
长安人口越来越多,每年冬天对薪炭的需求都有很大缺口,导致薪炭价格年年冬天大涨,
甚至连百官基本福利的薪炭,都经常得不到保障,有时宫里都紧缺。
一到冬天,
不仅是皇宫,朝廷百司衙门,还有各贵族之家,也都是得派出得力人手,组织队伍,专门去各地采办薪炭。
老百姓就可怜了,遇到紧张的时候,只能断了。
因此每年冬天,长安城都会有许多人冻死,最主要的就是缺燃料取暖。
煤炭这玩意,早就发现可用于取暖了。
只是利用的不高。
一般也就是皇家和贵族在用,
李逸在渭北铜官等地搞了几座煤炭场,开采初加工后运来长安,
在这边再进行一次加工,筛煤,做成煤饼、蜂窝煤,然后出售。
还在渭北炭场建有焦池,加工焦炭,用于供给作坊冶炼等使用。
李家作坊生产的小煤球炉子,搭配蜂窝煤取暖,很耐烧,火力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