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种小炉子设计很简洁,有铁皮炉子和陶土炉子,铁皮的更轻便和耐用,而陶土的则更便宜。

炉子内壁都有耐火的泥,

底部一个方形的开口,配备了支炉篦子等。

可以烧煤块,也可以烧蜂窝煤,都是长安煤场里工人手工制作的。

蜂窝煤更好燃烧。

对于订购煤多的主顾,煤场还会送煤炉子。

用煤虽然也有不少缺点,但优点也是不少的,尤其是买价高点的优质蜂窝煤,无烟,味道少。

对于京城百姓来说,

多数人的燃料是靠买的,每到冬天柴、炭价格都高,有时还买不到,煤还是不错的。

李家今年也是规模上来了,

渭北的炭场增加了,采矿工人也增加了,选煤、洗煤等加工量上来,运输车队也增加了,

源源不断的煤运来长安,

进行再加工出售,

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旺季,各种型号的煤炉子,以及各种煤块、蜂窝煤等,着实已经加工储备了许多。

本来随着十月初一开炉,他们也就能迎来旺季,

但现在这暖冬,

却是让需求提不上来。

李逸倒不急,

“这煤又不会放坏,真就是今年冬不冷,还有明年嘛。再说了,煤又不是只能取暖用,这也还是煮饭做菜的燃料啊。”

对于一个很缺燃料的京师长安来说,

煤是永远不用担心会滞销点,顶多是需求没那么大,价格不会如往年一样暴涨而已。

禁军、家丁护卫下卫王府马车抵达宫门前,

李逸下车,时间还早,宫门依然紧闭着,他来到待漏室,听到几位宰相也正在说开炉的事呢。

“本来每年这个时候,天已经很冷了,有时甚至已经下雪了,今年这天很反常啊。”

“是啊,太史局的太史令傅奕说今年会是暖冬,而太史局的将仕郎李淳风更是称今冬无雪,明春大旱,夏秋有蝗!”

中书令温大雅忍不住道,“李淳风区区九品小官,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听说他对历法有些研究,

但他就能如此狂妄,敢说今冬无雪、明春大旱、夏秋有蝗?”

房玄龄这个时候站出来替李淳风说了句好话,“李淳风虽年轻,但确实很有才华,武德二年,他经刘文静推荐,入秦王府为参军,与我共事了不少时间,

他不仅精通历法,而且对算学和天文也颇有研究的。

傅奕是太史令,他们都说今年暖冬,那就真得提前做些准备了。”

暖冬的危害,宰相们都清楚。

轻则,明年粮食减产,

重则明年会有饥荒。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