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李逸先是认为,按佛门清规,白马寺也需变动制度,他认为慧隱大德,完全適合担任住持,而且以他的资歷、威望、德行,加上白马寺的祖庭地位,

慧隱大德,当授方丈之职。

东西二序,原寺主慧达和维那慧始分领。

白马寺中的组织,本来是寺里內务,可现在李逸光明正大的插手。

而他凭藉的是《佛门清规》,这是由十大德之首的保恭主撰,十大德同编,一百多大德共同校正署名的,

背后又有朝廷全力支持,

白马寺这祖庭,也无法抵抗。

慧隱没法拒绝,

虽然他只要同意,便由上座改为方丈,仍是统领寺务,甚至方丈在寺中的地位职权,还在原来三纲的上座之上。

可只要接受了,

那也就接受了朝廷的干涉,以后朝廷也就一直可以这般干涉。

一边是有佛门清规,一边是朝廷。

两边,白马寺和慧隱都无法拒绝。

最终,这位有著两条长长白眉的高僧,接受了这个安排。

白马寺还又搞了个煞有其事的眾僧推举,

结果当然是慧隱被推选为住持侯选人,然后李逸这位观风俗使,身为皇帝钦差,又是朝廷三公、宰相,

便行使特权,

接受了白马寺僧的推举,同意了慧隱成为清规后的方丈。

“五百道僧牒,本来一道需纳钱三万,现在全部予以免除。”

三万钱一张度牒,五百张,那可是一万五千贯。

只是白马寺上下却没谁因此高兴,

毕竟羊毛还出在羊身上,何况三万钱一张度牒也有些贵。

白马寺现在僧人两千余,李逸却只给五百张僧牒,多的都要强制还俗,或是回到原来的寺中。

可没有度牒,回到原来的寺庙,也面临著还俗。甚至不少僧人原来的寺庙,早就毁於战火,也无寺可回了。

可现在度牒就五百道,

谁能拿,谁不能拿,

李逸认为公平起见,应当让他们考试。

“我看也无须考其它的,就考四十二章经,贴经、墨义,还要诵经、释义,择优录取五百人。”

二百比丘,就是年龄二十岁以上的留二百僧,

三百沙弥,留三百个二十岁以下的僧人。

如果李逸不把白马寺的钱粮收走,转入由朝廷代管的无尽藏中,三万钱一道度牒,白马寺是的起钱买这两千道度牒的。

六万余贯钱,对白马寺来说,不算太多。

但李逸是既要拿走白马寺的大部份钱帛,还说存入无尽藏,这个无尽藏由朝廷和十大德等一起监管,存进去的钱帛,主要就用於修葺寺庙、佛像,救助孤贫等,专款专用。

可对白马寺来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