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回道:「晁错精通商君之术,通晓百家典籍。」
叔孙通笑呵呵道:「他伏生倒是有传人了,这人都一把年纪了,怎幺还有心力教弟子」'
礼又道:「老师也不老,等我长大了,我的孩子也让老师教导。」
闻,叔孙通又笑呵呵道:「教会了你们,老朽就不教了。」
见礼神色有央求。
叔孙通还是摇头道:「不教了,不教了——」
翌日,秦的大公子衡走遍万里长城的事迹几乎传遍了潼关城,谁让在当初的同龄人中,公子衡与章敬就是同龄人中的翘楚。
这两人当年在潼关的一言一行都颇受人们关注,现在时隔两年这两人的消息再一次传入潼关,自然引起了轰动。
要知道,公子衡与章敬是潼关城第一批主动去军中的学子。
而且公子衡还是皇帝的儿子,秦公子都敢登万里长城,走万里路,这不就是一种表率吗?
也不知道是谁在潼关城倡议,以后潼关城出去的学子都要登万里长城。
学子们开始以入军戍边,登万里长城为己任,十五六岁的孩子总是有一腔热血,当他们被一件事感动,往往就会有十分坚定的信念。
此刻,西北的马鬃山。
衡从乌鞘岭就快到马鬃山了,山脚下还有大片的草地,但从这里再往北方看去,远处是一片戈壁,有风吹过还会卷起一片黄沙。
衡骑着骆驼来到马鬃山下,翻身下马看着以前留在这里诸多痕迹。
涉间亲自护送着小公子来到此地,至于为何来此地,小公子说他的爷爷能亲自西巡边疆,历代秦王也有西巡先例,他也要走遍大秦的边疆。
当初听到这话,涉间还挺佩服这位公子的,走万里长城来到乌鞘岭,确确实实把秦的北方边关走了一遍,更何况这位公子还打过东胡匈奴人,戍守过贺兰山。
这位公子的毅力十分好,一个有毅力有决心的少年人,定是受长辈喜爱的。
衡道:「当年冒顿就是在这杀了王?」
涉间回道:「正是,只可惜当初末将来晚了,没拦住匈奴王。」
衡望向西方,道:「前方就是的地界了?」
涉间道:「还不是,有处要道被西域诸国拿着,这些事太仆丞韩信所知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