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下官与九猛安司马、张参军等人进行过商议,已经对其中的二十多万人进行了编制分配,将会安排陆续启程,前往北疆——"

此次东征西夏,北疆军自河西走廊以及河西、河湟谷地共计俘虏军民七十多万人。

其中有很多都是精壮汉子。

源自于战败的西夏大军以及运粮的民夫。

对于这七十多万百姓,李骁也已经做好了分配,

其中的五十万人将会被迁移去北疆,留下二十万人在河西走廊屯垦。

但是,如此庞大的人口迁移计划,并非是简单就能完成的。

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工作。

首先就是粮食的保障,虽然北疆军在甘凉仓和苑川仓以及战败的西夏大军中,截获了将近七十万石粮食。

但面对这庞大的人口,也不禁吃的。

所以,李骁对这些百姓们的粮食分配进行了限额。

成年男人每天六两,成年女人每天五两,老人和孩子每天四两。

这个配给额度和百姓们平日里吃的也差不多,无法让他们吃饱,但也起码饿不死,在迁移的路上,也能自己找一些吃的。

要知道后世的北棒,人均粮食配给量甚至还不到三两。

李骁可比三将军厚道的多。

而除了粮食之外,百姓的押运工作也是一个难题。

必须保证每一支百姓队伍,都有一队北疆骑兵进行管理。

所以,就需要在凉州城的时候,对这五十万百姓按照万户、千户、百户的编制进行分配。

而现在,已经有三十万百姓在前往北疆的路上了,分别走黑水城和敦煌城两条路,有第二镇和第六镇进行押运。

接下来,李骁将会亲自率领第一镇押送最后的这二十万百姓,前往北疆。

听完高忠义的汇报之后,李骁微微点头,心中甚是满意。

手下这群官吏虽然算不上十分出色,但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不错,你做的很好。」李骁看向高忠义不吝夸奖说道。

然后又看向堂中所有将领,沉声道:「在这片战乱频发的世道,人口便是最珍贵的资源,是北疆崛起的根基所在。」

「若无百姓耕种,粮仓终将见底;若无子民成边,铁骑不过是无根之木。」

他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不容辩驳的笃定,

「我北疆虽坐拥辽阔疆域,却因人丁不昌,大片沃土荒芜,唯有汇聚四方百姓,方能将荒原变为粮仓,将流民锻造成强军。」

「所以,对待这些河西百姓,诸位万不可轻忽。」

「在迁移途中,尽可能减少伤亡,不要超过两成。」

听的李骁的话,堂中众将和官吏们纷纷抚胸,齐声喝道:「谨遵大都护教诲。」

商讨了一番移民事宜,接下来李骁的目光又扫过了张兴华等人,沉声说道:

「河西走廊,乃北疆咽喉、丝路要冲,今如入我北疆之手,自然当加以利用。」

「而甘州和肃州文是河西走廊之精华。」

「本都决定,取两州之意,将河西走廊设为甘肃州,纳入北疆八州版图。」

话音落下,堂中众人纷纷喝道:「大都护英明。」

将河西走廊设州的事情早已经有了定论,只是今天当众宣布出来罢了。

毕竟这个地方太重要了,贯通东西,商贸繁茂,而且土壤肥沃,适合耕种和发展畜牧业,

如此风水宝地,北疆必须对其进行长久统治。

于是,在金州、大漠、阴山、北海、东海、伊犁及七河之外,北疆又有了第八州。

甘肃!

「河西走廊,自汉武开疆、班超定远,便浸润着大汉风骨,但后续却多经改名。」李骁又继续说道。

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尖划过凉州、敦煌等地,

「如今,我北疆在河西走廊设立甘肃,河西诸镇的名字就需要改一改了。

「即日起,将河西诸镇悉数恢复古称!

「凉州,复名武威;甘州,重称张掖,肃州,仍用旧名酒泉。」

诸镇依旧为甘肃郡府。

只不过,短时间内却定然不复往日的荣光,

因为人口大量被迁移至北疆,整个河西走廊只留下了二十万人口进行耕种畜牧。

城镇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农村反而包围了城市。

不过,随着战争的停止,曾经那些逃进山林中的百姓们,将会慢慢出来。

而且北疆军也会经常性的东出虎狼关,继续劫掠西夏人丁。

总之,河西走廊的人口将会慢慢的增多。

听着堂中众人同样齐声呼喝:「大都护英明。」

李骁微微点头,继续说道:「甘肃既已设州列郡,那幺有些规矩也要改一改了。」

「本都意欲在甘肃新设一封疆之位,名为『巡抚」,主掌甘肃民政要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